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11640112010148789F/2023-00123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3-03-17
责任部门 灵武市发改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所属“五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关于灵武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灵武市十届人大

次会议文件


关于灵武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在灵武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将灵武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总体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5.58亿元同比增长6.4%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4%市本级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2%7.4%首次跻身全国制造业百强,跃升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96,位列中国西部百强县第25、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27位。

(一)着力稳增长、保安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政策措施成效明显。坚持财政和金融协同发力,制定出台稳保促措施16条、推进投资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4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稳经济、保增长、促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经济发展综合指数连续四个季度排名银川市第一,大幅高于银川市平均水平,对银川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市场主体发展向好。累计留抵退税10.66亿元,兑现企业纾困、产业扶持资金1.3亿元发放各类创业担保贷款5.9亿元,支持民贸民企贴息贷3.5亿元开展“入企问需、入企问困、为企解忧、助企发展”活动,破解生产保供难题166个,新增市场主体4375个,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安全底线全面筑牢。高效果断处置9.20”10.5等多轮突发疫情,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全力保障粮食能源安全,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增,成品粮油应急供应网络全面覆盖,强化煤电气运等生产要素调度,能源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3.3%42.9%

(二)着力优结构、促转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韧性强劲。中再生40万吨废钢、云耀10万吨再生铜、晨宏20万吨再生铅等项目持续发力,循环经济5+1”体系逐步成型。蒙牛乳制品加工、中粮饲料、亿美生物三期等全产业链百亿集群项目建成投产,高端奶之乡品牌更加响亮。3锭亚麻湿纺4500万米纺织面料印染200万件羊绒针织等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现代纺织产业焕发新生。建成国内首个矿井水域漂浮电站,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环、中广核、华电等一批集中式光伏和风电以大代小等容项目加快建设,银星、高闸、双马煤矿扩规提能,产能有效释放。现代农业生机焕发。集群化现代养殖体系基本形成,奶牛存栏突破18万头,约占全区的20%良种奶牛体外生产胚胎批量繁育和超级奶牛体细胞克隆技术有力填补我国高产良种奶牛种子工程空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形成,夏能蜜瓜、上滩韭菜、沙坝头西瓜、灵武长枣等特色农产品畅销区内外,郝家桥镇入选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代服务业活力彰显。开展约惠灵州”“西湖水上之夜”“全民电商节等旅游促消费系列活动,通过发放消费券直接带动消费6000万元,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4.44亿元,网络零售额35亿元成功举办河金岸·醉美梧桐乡村旅游节上滩韭菜节、中北桑葚文化大集等系列畅游乡村活动,灵武恐龙化石遗址保护馆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水洞沟入选国家考古遗址立项名单,灵州古城金秋乡愁休闲游入选全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

(三)着力抓项目、促投资,内需潜力充分发掘。投资质效不断提高。以扩大有效投资为核心,以五比活动为抓手,加大项目前期要素保障工作力度,全年计划实施基本建设项目168个,总投资332.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41.49亿元、同比增长47%开复工项目117个,上争项目资金47.6亿元产业项目投资占比87.7%、较去年提高了13.8个百分点,政府投资项目占5.6%连续三年降低实现投资总量和结构双发力、投向和投效双提升、产业和基础设施双驱动招商引资精准发力。大力推行产业招商、生态招商、以商招商,赴区外考察32136人次,对接邀请天津中环等重点企业来灵考察104441人次,签约青岛金瀚宁夏化工物流产业园等项目21个,富杨乳品、尚佳固废等58个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到位资金96亿元。

(四)着力谋创新、推改革,发展活力加快释放。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新增麻黄(灵武)技术创新中心特种纤维针织设计与工艺等科技创新平台8个,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1家,备案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7家,新澳羊绒、兴源达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澳农牧、丹富粮油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4%以上,位列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第83位。重点改革成效显著。争取国家及自治区改革试点13项,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成果被团中央认定为优秀等次,灵武电厂高背压供热改造项目入选全国煤电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农业农村局获评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集体。完成首笔山林权回购和用水权交易,林权改革经验在全区推介,农业托管服务、深度节水控水等一批灵武经验走向全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596个事项掌上办1468个事项一次办1127个事项零跑动,企业开办3小时内办结,网办率达98%以上,让企业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连续两年自治区营商环境评价县级组第一,位列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第28

(五)着力提品质、抓统筹,城乡面貌展露新颜。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北区改造、3.7万平方米路面维修、10.3公里集污管网设全面完成,老旧小区基础设施配套、2022年棚户区改造项目如期完工,新增泊车位6800个,打造灵州大道、嘉源街等8条道路景观节点,建成口袋公园6个。5G网络城乡全覆盖,新建5G基站151个,市区道路机扫率6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以上,城镇化率提高至69.6%,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跃升至83位。乡村振兴扎实推进投入1.05亿元实施乡村振兴产业项目43个,实施银川都市圈东线供水工程,新改建乡村道路140公里,拆除空心房8万平米,完成6494煤改电危房动态清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饮水安全覆盖率均达100%。建成上桥村、中北村、胡家堡村、陶家圈村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4个,胡家堡村入选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区域协同更加紧密。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实施灵胡路与大古铁路大枣线立交桥工程,灵武至宁东公交正式运行,与宁东、综保区、苏银产业园优势互补、协调融合发展格局持续优化

(六)着力重保护、严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质量稳步提升。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河湖长制、林长制高位推进,六位一体防沙治沙模式深入践行,边沟生态修复治理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三区三线方案获批启用国土绿化1.65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万亩恢复矿山地质环境4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0.6%,再生水利用率达68.36%污染防治持久发力。建成区燃煤锅炉全部拆除,注销老旧黄标车940,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5辆,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银川市前列。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100%65.7%,东沟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类标准,黄河灵武段保持类进出。散乱污治理全面推进,汽配城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工业固废利用率达62.8%,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入选全区无废城市典型案例。

(七)着力惠民生、办实事,百姓福祉持续增进。居民就业稳中有增。积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兑现就业补贴2893万元,稳定岗位1.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15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95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2%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第七、第八幼儿园投入使用,第十一小学基本建成,10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全面完成,10所学校成功创建自治区互联网+教育示范校标杆校,获评自治区城乡教育协同发展、体教融合发展示范市(县)医疗健康总院一体化运营全面推开,镇河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等项目加快建设,互联+医疗健康远程诊疗全面推行成功引进54名高层次医学人才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全力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发放各类救助补贴资金1.5亿元。改造提升中心敬老院,建成水木灵州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个,8个社会餐厅老年人助餐点投入运营,基层养老服务覆盖率达90%。提升改造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个,新(改)建乡村文化大舞台11个,开展文化惠民·四送六进演出200余场。社会治理不断强化。纵深推进平安灵武、法治灵武建设,持续巩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果,三无三好创建、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显著,被命名为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平安宁夏建设示范县

2022年,全市经济发展逐步恢复,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主要矛盾依然突出一是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我市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产业链条短、层次较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等新兴产业所占份额小。是创新驱动能力依然不强。R&D投入的总量和强度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不相适应,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引领支撑不足是绿色发展瓶颈依然较大。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单位GDP能耗偏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效率偏低问题较为突出是扩大有效投资压力依然存在。部分政府投资项目前期工作不深入、不充分,导致不能按时开工社会投资项目开工不确定性高,大额投资仍显不足,分项目落地较慢是消费市场活力依然不足。城市核心商圈缺乏品牌化、规模化的商贸经济体,商品供给能级和水平不高,导致高端消费外流。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3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自治区党委、银川市委全会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和三区建设的部署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战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不断发展壮大1535”生态经济体系,协同推进产业振兴、科技创新、改革开放、生态文明、城乡发展、文化事业、民生改善、民主法治、党的建设取得新突破,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奋力谱写建设先行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灵武新篇。

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立足灵武实际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以上,市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全面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需着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产业转型,积蓄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对标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银川市三新产业和两都五基地建设,持续发展壮大1535生态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一是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工程。聚力发展能源产业,统筹推动发电与储能协同共进、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优化组合。推进宝丰2GW、中环300MW、风电以大代小增容、宁电投共享储能电站、华电储能制氢等项目建设,建设新能源电池基地,新增装机容量1.75GW。加大马家滩石油、页岩气资源合作开发力度,争取实施华电永利源网荷储(火光氢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加快银星、高闸双马煤矿扩规提能,全力打造能源之城拓展提升循环经济产业,加大产业上下游和产供销整体配套,引进风帆恒业铅酸蓄电池增效等附加值高、技术先进、有终端产品的项目。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加快10家规上企业升级改造,力促循环经济产业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打造国家级废旧循环物资体系建设示范核心区。发展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加快蒙牛全产业链百亿集群及配套项目建设,力促富杨乳制品加工、亿美乳清清洁改造等项目投产达效,打造全国一流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端肉制品精深加工,年屠宰加工能力提高到40万头(只),打造辐射全区的牛羊肉屠宰中心全面振兴现代纺织产业,引进实施新澳集团高端精纺项目,充分发挥新澳羊绒、舜昌亚麻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积极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构建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突破发展新型材料产业,大力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生产加工,加快推进宁夏化工物流产业园、尚佳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园建设,打造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是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工程。高标准推进养殖基地建设,积极引进中粮100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力促塞上牧源二期、绿晟畜牧项目投产达效,全市奶牛存栏突破22万头、肉羊存栏力争达到100万只,努力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高水平打造蔬菜核心产业带,以郝家桥设施农业、梧桐树露地瓜菜为重点,提升上滩韭菜、莎妃瓜、沙坝头西瓜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设施农业强县。高质量打造长枣示范基地,争创长枣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中国好粮油行动,做响中国十大好吃米饭品牌。三是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工程。繁荣活跃商贸物流业,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打造网红经济、夜间消费、假日经济特色亮点。加快晨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综保区、陆港物流园、临港产业园等对外平台作用,构建跨区域、跨境双向物流服务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筑梦行动打造全民电商直播创业基地发展壮大宁羴源、杞鲜堂、新创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网络零售额增长10%以上多元融合文化旅游业,围绕一核三带一廊全域旅游格局,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标识系统、游客集散中心、智慧旅游等项目,持续办好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西湖水上之夜等一系列节庆活动,全力推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争创一批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宁夏特色旅游村。

(二)加快动能转换,迈出创新改革新步伐。持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完善宁夏奶牛科技研究院、胚胎繁育中心、现代纺织产业研究院、沙产业研究院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奶牛种子工程,推动胚胎繁育、克隆技术等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四大工程,培育瞪羚企业2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达3.5亿元以上。深化才俊兴灵行动,实施人才+产业计划,加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引进,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六权改革,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探索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强化用水指标管控,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鼓励排污单位开展技术改造,推动形成一批可交易排污权量探索以地养林”“以林养林模式,建立市场化植绿增绿新机制合理确定用能权指标,开发双碳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建立碳排放数据库,组织企业参与市场交易。深化农业农村、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启动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三)释放内需潜力,赋能经济发展新活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思想,扎实开展四争行动和五比活动,聚焦中央、区市政策导向,积极跑部进厅,上争资金30亿元以上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全链条服务严格落实五个一和重点项目专班推进机制,确保年度谋划项目规模达到321亿元以上,力争社会投资占比90%以上,确保常年动态储备项目100个以上,切实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强化招商引资。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加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对接合作力度,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创新开展云对接”“云服务,引进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的行业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全年外出招商不少于24批次举办集中签约和产业推介会4场次以上,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突破100亿元。

(四)推进统筹协调,建设美丽宜居新家园。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谋划启动高铁新城建设,对周边地区进行功能置换和全新业态策划。加大城区环保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等薄弱环节建设,推进朔方路周边综合整治灵武农场等老旧小区改造、老化管道更新改造、冬季清洁取暖工程。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灵州大道向西延伸段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程,整治易涝点18个。新建5G基站148个,打造智慧城市数据中枢平台,实施雪亮工程二期项目,推进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和综治中心融合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县()。实施产业帮扶项目30个,打造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2个,力争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完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实施村公路养护、吴灵青公路路面改造、西三村道路拓宽等项目,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市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及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65%92%以上,创建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县(市)

五)攻坚污染防治,实现生态保护新突破。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开展四尘同治行动,持续开展煤改电”“煤改气和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等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实施城镇燃气管网改造、城市更新集中供暖改造项目,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及臭氧攻坚战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84%以上。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开展五水共治行动,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对东沟、西沟、排水总干沟等重点沟道监督检查,实施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监管、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等项目,确保入黄水质持续稳定达到类以上,黄河灵武断面水质保持在进出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六废联治行动,确保圣友德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封场项目建成投用,规模养殖粪污综合处理率、危废安全处置率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52%以上,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提升生态系统治理水平。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完成营造林2.35万亩,森林资源管护31.1万亩,河滩地修复2.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50%以上。巩固提升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成果,加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

(六)坚持为民导向,共享和谐幸福新生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深入推进双创行动,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00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以上。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5亿元,培育创业实体350个,创造新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增强普惠性公共服务。加快七中、十一小、十五幼建设,扩充三小、十小、六中招生规模,打造特色学校3所、智慧校园示范校2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纵深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改扩建基层医疗机构4家,打造自治区级中医重点科室2个,推进市医院升格三乙工作探索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实施第二敬老院安全护理质量提升项目,新建崇兴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60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深化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城市阅读岛、共享阅读服务点,建成特色农民文化大院3个、乡村文化大舞台5个,送戏下乡100场次。巩固多元化基层治理。持续深化平安灵武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巩固深化三无三好创建成果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系,提升灾害响应和处置能力创建食品安全示范街,建立监管长效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全面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加快全面依法治市进程,一体推进法治灵武、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各位代表,做好2023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建设先行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的灵武新篇!

灵武市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和2023年预期目标

指 标

2022年计划增长

速度%

2022年绝对量

(亿元)

2022年增长

速度%

2023年计划增长

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

8以上

775.58

6.4

7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8以上

10.1

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0以上

13

10以上

市属固定资产投资

10以上

31.4

12以上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以上

10.0

15.9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以上

35.62

0.3

6以上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以上

41230

6.2

7以上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以上

20275

7.4

8以上

名词解释:

1.“六稳”“六保六稳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2.“四权改革:指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改革。

3.“三改联动指实现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者紧密联系。

4.三区三线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三区指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三线指的是根据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5.“三无三好是指无越级上访、无行政诉讼、无刑事案件。基层治理作用好、平安建设效果好、法治保障服务好。

6.R&D研究与开发,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包括人类文化和社会知识的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R&D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7.“1535”生态经济体系:指打造千亿级产业强市,建设生态经济发展引领区、循环经济核心区、现代纺织产业聚集区、西部现代物流集散区、东部产业转移高质量发展承接区五个区,做强做大循环经济、绿色食品加工、现代纺织三大产业,做优做精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高质高效种养五个特色产业板块

8.六新六特六优产业:指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今后五年要大力发展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新产业,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

9.三新产业:指新材料、新能源、新食品三新产业。

10.两都五基地建设:全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中国新硅都、新型电池制造基地、智能终端和半导体材料生产基地、枸杞精深加工基地、高端奶产业基地、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基地

11.六权改革:指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

12.“四尘同治:指煤尘、烟尘、汽尘、扬尘治理。

13.“五水共治:指强化饮用水源、黑臭水体、工业废水、城乡污水、农业退水治理。

14.“六废联治:指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畜禽粪污、工业固废、电子废弃物治理。

15.“双创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

16.枫桥经验:指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新探索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社会治理经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