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81-101/2021-00497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0-01-16
责任部门 灵武市发改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所属“五公开” 决策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关于灵武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2020年1月16日在灵武市第十七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灵武市发展和改革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灵武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及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自治区党委、银川市委决策部署,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

(一)整合提升存量产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编制完成现代纺织、循环经济、粮食加工、现代农业、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84:14。现代农业量质并举。现代农业科技、设施林果、设施蔬菜、草畜产业、移民增收“五大基地”已成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主阵地。建设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2万亩,创建水稻“五优”生产基地1.8万亩,全市粮食总播种面积20.2万亩,实现产值3.1亿元。落实供外蔬菜基地6个、“五优”蔬菜基地9个,新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3个,瓜菜种植面积5.8万亩,实现瓜菜总产值4.2亿元。搭建果业设施温棚111栋,新建设施长枣基地25亩,灵武长枣品牌估值19.5亿元,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位居《2019银川地理标志商标品牌价值排行榜》第一位。高标准建设灵武养殖基地,入驻规模养殖场55家,其中:奶牛32家,肉牛12家,肉羊5家,生猪6家。成功引进蒙牛西北奶业全产业链百亿产业集群项目,打造西北奶业全产业链,成为宁夏乃至西北地区奶业振兴的重要引擎。工业经济缓中趋稳。羊绒产业风险化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中银绒业重整顺利完成,荣昌、嘉源绒业司法重整稳步推进。积极引进优质战略合作伙伴,200万件羊毛衫、5000件貂皮服装加工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再生资源产业绿色转型加快步伐,废旧物资分拣拆解及现代物流服务、再生资源精深加工及装备制造、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建材制造“三大功能区”吸引力、承载力不断增强,再生资源集散基地、纳米涂层再制造技术研发等项目开工建设,亿能200万台电子废弃物拆解处理、云耀10万吨再生铜等7个项目建成投产。第三产业良性发展。开展“灵州之夏·欢乐购物季”和2019年秋季商贸周等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3亿元。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新注册电商企业462家、物流快递企业171家,全年电商交易额3.7亿元,同比增长30.7%。文化旅游产业加速融合发展,加快临河民俗文化小镇、新华桥农旅特色小镇建设,持续举办冬季冰雪旅游节、黄河金岸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旅游活动,全年旅游接待人数2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20.5%。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发展动能转换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行项目审批承诺,政府类、社会类投资项目最优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115个和75个工作日。全年120个基本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建设,82个项目建成投产,完成投资41.8亿元,其中政府投资项目56个,完成投资14.2亿元;社会投资项目64个,完成投资27.6亿元。争取旗眼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第十小学教学楼等项目266个,上争项目资金10.2亿元。项目储备持续有力,谋划2020年基本建设项目121个,总投资168.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9.8亿元。储备项目70个,总投资66.2亿元。招商引资力度增大,扎实开展“高质高效招商引资年”活动,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先后组织“走出去”28批130人次、“请进来”86批464人次,成功举办“宁夏灵武·台湾经贸交流洽谈会”“银川(吴江)产业说明会”,实施华电宁东三期70兆瓦光伏复合项目、6.5万吨油泥及废油综合利用等项目3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8.1亿元。科技创新再发力,深化科技企业培育、人才支撑、创新平台建设三大工程,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53家。全社会研发投入8412万元,同比增长37%。

(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完善公共设施建设,加速新老城区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及城市提升十大惠民工程、居民小区十大专项行动。实施了枣博园一期提升改造、“三纵四横”特色街区改造、湖滨巷改造、平安巷维修改造等项目,解决街巷路面破损、坑洼积水、私搭乱建和侵街占道等问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及改厕、改善村容村貌为主攻方向,集中开展六大重点区域整治行动,打造美丽村庄21个、改造农村户厕6461座,建设乡村公厕21座,新增营造林7.4万亩。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加速融入银川都市圈建设,灵胡路、灵白路北段拓宽改造基本完工,泾西路、下白路投入使用,银西高铁灵武段竣工运营,灵武至吴忠都市圈公交、灵武至马家滩镇农村公交客运线路开通运行。

(四)靶向发力精准施策,三大攻坚战显成效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措施,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系统内法定债务余额低于自治区下达限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行“3+1”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企业+基地+农民”脱贫模式,整合扶贫资金1.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0个,打造产业扶贫示范村4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838万元,实现转移就业7000余人,3个生态移民村脱贫出列工作顺利通过银川市复审验收,310户10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顺利实施,中央环保督察组及“回头看”反馈问题36件全部整改销号。清理“散乱污”企业213家,淘汰燃煤锅炉31台,完成脱硫脱硝改造4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优良天数为323天,连续3年位居银川市第一。“智慧环保”物联网管控系统项目投入运行,12个水质在线监测站点完成建设,东沟人工湿地工程运行正常。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并实现社会化运营,第四季度东沟入黄口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严控农业面源污染,建设农业“三减”示范基地3万亩,全市124家规模养殖企业全部配套安装畜禽粪污资源化设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100%。

(五)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福祉大幅改善。教育事业全面进步,第九小学、崇兴镇中心幼儿园投入使用,职教中心迁建、十小完成建设,五中教学楼、四小多功能厅等教育基础设施项目有序推进,本科上线率提高到64%。灵武一中足球队荣获2019年全国高中男子校园足球联赛西北赛区冠军,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22所。医疗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医改全面深化,实施市人民医院迁扩建、中医院改扩建,新建水木灵州、镇河塔、金色港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等项目。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发展,县域内就诊率91%。文体事业繁荣发展,“三馆七站”免费开放,共接待群众29.8万人次,实施古城遗址恢复及重点街巷环境提升工程、红山堡城址保护管理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城区健身步道、滨河大道自行车道,成为群众运动休闲好去处。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4340人、全民创业带动就业2568人,培育创业实体533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2060万。全年发放低保金、高龄生活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8400多万元。初步实现第二敬老院、老年活动中心社会化运营。年初征集的14件民生实事全部办结。妥善处置“1.07”圆疙瘩湖山沙梁渗透泄漏事件,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均在控制范围内。

2019年,面对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复杂局面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但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个指标仍未能实现年度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增速放缓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工业企业产销不旺,负增长面达73.2%,其中停产面23.2%,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贡献率明显下降。二是有效投资拉动不足。支撑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的多、落地的少,带动性产业项目不多,支撑固投增长的动力不足。2019年计划实施的华劲废旧锂离子电池等4个年度计划投资16.2亿元的项目没有实施,拉低投资24%。三是服务业拉动力较弱。现代服务业比重仅为14%,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较少,规模企业数量不足,全年纳入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法人产业活动单位企业仅31家;中石油滨河销售公司划归西夏区统计,对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影响较大。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的重要讲话精神,遵照自治区、银川市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一高三化”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牢牢抓住“三个着力”重点,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实施三大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守好 “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脱旧向新、守正创新,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做好表率,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建设美丽新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分析研判当前经济运行态势,立足灵武实际,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预期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市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市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7.5%。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一)聚焦产业转型,盘活做精五大产业。着力打造羊绒、循环经济、临港乳制品加工、马家滩工业四个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是推进银川高新区“一区多园”整合发展,盘活现有存量。重振羊绒产业,积极引进江浙地区优质关联项目和战略合作伙伴,加快现代纺织产业全产业链布局,走出羊绒产业高端化发展新路。促进再生资源产业提档升级,力促3个10万吨再生铜、20万吨再生铅等项目建成投产。二是打造提升特色产业集中区。以关联产业聚集为导向,围绕新材料、食品加工、煤炭储运物流、固废处理、现代养殖及肉食品加工,打造马家滩工业集中区、新华桥粮食加工集中区、临河清洁煤配送集中区、石沟驿新型环保建材集中区、灵武草畜产业发展集中区,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力促庆达、巨盛源清洁煤配送等项目落地,昊王米业方便米饭生产线、普道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等项目尽快投产,形成有效增量,拉动经济增长。三是挖掘优势精心谋划,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精心打造沿山“沙漠生态观光游”、策划包装滨河“休闲农业观光游”、丰富提升丝路“人文历史体验游”、规划塑造全域旅游核心城区。推动“旅游+文化”“旅游+农业”“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响“唐韵古城、奇秀灵武”旅游品牌。四是大力发展互联网数字经济,加快5G网络布局覆盖,积极引进互联网平台企业,建设互联网数字经济创业基地,推进互联网与现代农业、物流、旅游、商贸、金融、人力资源等领域深度融合。

(二)聚焦项目建设,助力投资稳定增长。紧盯国家政策和投资导向,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一是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储备工作。围绕“五大产业十个领域”,精准对接、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承载能力强、社会效应好的大项目,加快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征集2020年及“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计划,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编制2020年基本建设项目库,下达2020年政府投资年度计划。二是抓好项目落地。坚持“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及“三倒六早”工作法,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加强项目调度,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深入做好项目规划、用地、审批、资金筹措等前期服务。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灵武速度”,确保华电环保技术改造等76个新建项目按时开工,灵武兴黔风电项目等45个续建项目加快推进。

(三)聚焦基础设施,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一是加强与银川都市圈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功能配套,实施华电向银川集中供热技改(二期)、银川都市圈城乡东线供水、国道307东段拓宽三期等工程,推动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协同推进同城化发展。二是严格对标文明城市创建标准,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及广场、市场、公园、绿地管理,抓好14个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和楼体综合节能改造、“三纵四横”街道楼体亮化工程建设,培育树立一批群众满意的物业服务品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三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制定各乡镇乡村振兴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加速推进临河、马家滩、白土岗等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成本合理分担、运行保障有力的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服务机制,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由公共空间向农户延伸。

(四)聚焦生态立市,打造生态宜居灵武。深入推进“蓝天工程”,加强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散煤煤质监管,深化露天矿山综合整治,稳妥推进集中供热、清洁能源替代等工作。深入推进“碧水工程”,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滨河、大河子沟、边沟湿地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水网。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加大水源地保护力度,提高供水质量。持续整治黑臭水体,加快雨污分流体系、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提标改造。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确保东沟入黄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类。深入实施“净土工程”,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重点企业土壤治理工作。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黄河流域(灵武段)生态修复、现代化生态灌区工程,实现新增营造林2.86万亩。

(五)聚焦民生改善,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加快补短板、强弱项,实施“十三五”劳务移民配套用房基础设施等工程,推动产业、就业、生态、教育、医疗、社保等政策协同发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筑牢防止返贫“堤坝”。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与脱贫富民、乡村振兴战略快速衔接,为做好“十四五”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实施七幼、全民健身中心等项目,确保职业教育中心、十小投入使用。切实推进城区老旧学校及乡村学校的改造升级,全面消除城区大班额,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0%以上。加强智慧教育应用,加快互动课堂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城市带乡村”,实现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均衡发展。三是全力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促市人民医院迁扩建项目、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临河鼠疫监测点项目年内建成投入使用。组建县域医疗健康集团,探索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大数据管理中心。四是着力完善就业、救助等服务保障体系,做大做强农村劳务经济,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等优惠政策,稳定重点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转移就业稳定在2.2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扩面,大力推进各类人员参保。实施“雪亮工程”,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统筹推进其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思路办法、新的工作作风,为开创灵武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不懈奋斗!

灵武市“十三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十三五”目标任务年增长速度%(年均)

2016增长速度%

2017增长速度%

2018年增长速度%

2019年预期目标增长速度%

2019年增长速度%(预计)

2020预期目标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

8

8.4

11.2

9

7

5.9

6.5

第一产业


5

4.4

3




第二产业


9.1

11.9

10.3




工业增加值

8.5

10.1

14

12.1


7


#市属




-15

7


12

建筑业


-40.6

-13.5

-24.46




第三产业


3.6

7.1

1.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

5.6

9.9

6.9

6

4

6

固定资产投资额

10

17.4

-5.1

-27.9


-2.5


#市属





3


12

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8.5

25.6

29.3

12.8

同口径7

同口径8

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7.9

8.1

7.3

7.5

7.5

7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7.7

8.9

8.7

8

8

7.5

名词解释:

1.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

2.三纵四横:三纵”指东盛街、中兴街、嘉源街,“四横”指朔方路、灵州大道、西平路、南薰路。

3.“3+1”产业发展模式:企业结对帮扶型、劳务输出型、直接参与型+扶贫小额信贷。

4.三馆七站: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七个乡镇的文化站。

5.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事故发生起数、人员受伤率、人员死亡率、直接经济损失

6.一高三化:自治区党委书记陈润儿调研银川市时提出的目标要强调银川市要认真研究解决发展高质量、治理现代化、城市国际化、生态园林化“一高三化”问题,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作为,在全区各项事业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作好表率。

7.三个着力: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了“三个着力”,即着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着力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

8.三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生态立市战略、脱贫富民战略。

9.三条生命线: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

10.一区多园:“一区”指银川高新区,“多园”指再生资源产业区块、灵武临港产业园、银川·中关村创新创业科技园、丝路经济园、阅海湾中央商务区、苏银产业园。

11.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12.五大产业十个领域:以羊绒为主的现代纺织业、以再生资源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高效种养业、现代服务业、新材料产业,羊绒精深加工、食品深加工、粮食深加工、再生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业、汽车拆解、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环保建材、现代文化旅游等领域。

13.“五个一”项目工作机制: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专班、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14.“三倒六早”工作法:我市为加快项目建设提出的工作推进措施,指倒逼责任、倒排进度、倒逼质量,项目早谋划、责任早明确、资金早到位、手续早办理、方案早审定、时间早计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