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灵武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灵武市政务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15-02-13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2015年2月10日在灵武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市政府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 抢抓“两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以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为统领,深入推进兴工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坚持转作风、抓发展、保增长,全力抓改革、增活力、惠民生,全面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7亿元,同比增长11.9%、居川区各县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6亿元、居全区各县市第一,同比增长18.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16亿元,同比增长15.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310元、10756元,同比增长8.5%和10.3%;进出口贸易总额5亿美元,同比增长41%。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第92位、上升5位,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是全力攻坚项目,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牢牢把握经济工作项目化要领,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督查体系、服务体系,坚持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考核,重点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投资拉动力持续迸发。全年争取各类项目资金近30亿元,落实金融机构融资28亿元,总投资472亿元的180个项目全部开工,灵武黄河大桥启动实施,陆港物流一期铁路专用线基本完工,灵武至综保区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十三五”规划启动编制,超前谋划2015年项目196个。对外开放与合作不断深化,围绕建设网上丝绸之路东起点、打造新欧大陆桥重要支点战略构想,成功举办内陆开放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论坛,落实招商项目37个,到位资金68亿元

二是着力转型升级,新型工业化更富成效。加强研判调度,综合施策,深度挖潜,力促工业经济快转型、稳增长,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1家、总数达到123家,实现工业增加值262.8亿元、居全区各县市第一,同比增长12.9%。羊绒产业加速提档升级。创新生态纺织园建设模式,全力推进“66111”工程,500万件羊绒衫、20梳20纺羊绒纱线、210万件高档羊绒服饰项目建成投产,220万米羊绒面料等3个项目设备加紧安装,4000 多名产业工人培训上岗,累计完成投资53亿元,当年实现产值15亿元。羊绒馆、羊绒品牌展示中心、国家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投入运行,羊绒园区通过国家出口羊绒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验收;圣多利180吨山羊绒分梳等项目建成试车,成丰公司“新三板”挂牌上市,三大羊绒集团连续三年入围宁夏百强企业,羊绒产业实现产值150亿元,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再生资源产业加速聚集壮大。加强与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合作,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开展产业联合互补,促进产业科技化、集群化发展,在周边10多个省区建立回收网点1100多个。投资12亿元的15个新建续建项目顺利推进,10万吨再生铜、2万吨金属锌粉等项目建成投产,再生园区成功创建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低碳经济园区,实现产值72亿元。煤电化接续产业加快发展。大口径PE管道加工、矿山装备加工再制造等项目基础设施基本完工。±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及配套电源点开工建设。晶科、振武50兆瓦光伏电站等7个投资20亿元的新能源项目快速推进,全市新能源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兆瓦,年发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临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编制完成临港经济区总体规划及供水、排水等专项规划,临港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实现“六通一平”,5万吨荞麦饮品等项目开工建设。综保区二期、机场三期征地拆迁完成,陆港物流中心与青岛港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灵武与宁东基地、滨河新区、综保区联动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三是突出做精增效,现代农业发展更加强劲。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疏浚治理骨干沟道49条147公里,建设高标准农田13.9万亩,我市荣获全区农田水利建设“黄河杯”一等奖。建成农业农村部高产创建示范区,有机稻种植面积达6万亩,我市被确定为全区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县,总产量达2.37亿公斤、实现“十一连增”。全市粮食加工能力达90万吨,兴唐米业、昊王米业分别跻身全国米业加工企业50强、百佳粮油企业,购销网络覆盖全国。建设自治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4个,设施蔬菜、地瓜菜总面积达6.6万亩,建成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韭菜生产基地,上滩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实施长枣保质提值1.2万亩,引导企业流转枣园5000多亩,建立科技示范园10个。3万吨长枣深加工项目开工建设,长枣自动化无损检测分选机投入使用,灵武长枣种植系统被列为全国第二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品牌价值达4亿元以上。建成皮用、绒用、肉用、奶用高效养羊示范基地,建立“滩寒杜”三元杂交改良示范点3个,规范提升羔羊舍饲养殖场、优质母羊良种繁育场90个,创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2个,成功注册“灵武山草羊”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羊只饲养量达387万只、存栏99万只,农民人均来自羊产业的收入2065元。新建改扩建规模养牛场7个、生猪养殖场3个,牛、生猪饲养量分别达7万头、26万头。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快,组建了宁夏优质大米产业技术联盟和银川市水稻产业联合体,新增银川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培育家庭农场51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21万亩,流转土地9.3万亩。我市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市,荣获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考评川区第一名。

四是坚持建管并重,城乡环境更具魅力。编制完成城市设计、城市色彩规划。组建灵武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盘活了城市资源。新区法检业务用房建成投用,综合体育馆进入室内设备安装。古城墙完成保护维修,博物馆对外开放。利用华电热能集中供热工程有序推进,新修改造城市道路7.7公里,南二环东西延伸段、307国道拓宽一期建成通车。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安置房建设及入住安置决战,高标准建成13个安置点142万平方米安置房,2.5万人告别脏乱差居住环境。建成保障性住房2248套。实施城市绿化美化净化大会战,完86个住宅小区、枣博园一期及重点路段景观绿化改造提升,新建朔方路等生态小广场3个,栽植各类苗木70余万株,新增城市绿48.6万平方米;空气质量监测站建成运行,督促华电灵武电厂投入6.59亿元实施脱硫、脱硝污染治理;加快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完成街路巷牌、背街小巷路灯安装,城市机械化保洁率达34%,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大会战,完成银川综保区、机场周边45平方公里环境综合治理和22.6公里宽幅林带建设,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化工程通过自治区验收。编制完成市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狠抓城乡规划和矿产资源规范监管,扎实开展“两违”专项整治,拆除违法违章建筑14.3万平方米,清理处置闲置土地690亩。新修改造农村公路113公里,改造卫生厕所4000座,整治旧庄点2个,建成美丽村庄4个。生态移民三期学校、村部等公用设施开工建设,完成土地平整3300多亩。统筹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农村环卫补贴提高到年人均36元,农村环卫保洁管理步入常态化、长效化,韩渠村被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我市荣获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先进集体。加快全国防沙治沙示范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营造生态林9.9万亩,治理沙化土地9.4万亩,白芨滩林场获批试点建设国家沙漠公园。深化“美丽灵武人”塑造行动,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和“千名美丽灵武人”评选活动,爱心市民、美德少年、优秀产业工人不断涌现,喻菊芳、周波被评为“感动宁夏人物”,我市成功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被中央文明委破格提名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单位。

五是注重惠民利民,各项事业更加进步。实施“铸魂树”办人民满意教育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改造农村学校标准化运动场9个,提高了农村小学生午餐补助、中小学生乘车补助和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午餐交通补助,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校园安全和文化建设经验在全区推广,我市被命名为全区唯一的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推行“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羊绒产业实训中心启动建设,职教中心实训车间竣工投用,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科技创新、技术研发明显加快,引进人才团队7个、外国专家及高技能人才511人,专利发明申请总量达95项,“菲洛索菲”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灵农”等8件商标被评为宁夏著名商标,我市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先进集体。《灵武文丛》编辑出版,灵武国家地质公园通过自治区验收,两项民间技艺列入市级“非遗”名录保护,以“灵武好声音”、职业技能竞赛、全民健身运动为载体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梧桐树乡卫生院完成主体建设,11个标准化农村卫生室、农村基层远程会诊系统投入运行,医药“电子处方”实现零售药店全覆盖。口出生率控制在13.85‰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5%以上社会保障更加完善,设立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基金3169万元, 发放小额贷款1.7亿元,培育小微企业800家、创业型乡镇及社5个,创业带动就业4500人,城镇新增就业457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7万人次。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7.5%。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干部门球场及10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使用,市中心敬老院被评为全国首家国家级养老服务标准化单位,王家嘴村被评为“全国敬老文明号”。为2600名残疾人配发了康复训练辅助器具,向530名残疾人发放了居家托养补贴、1290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224户城市住房困难户入住保障房。累计发放各类救济救助资金1.17亿元。全面推行“三化一满意”社会治理机制,为民服务事项网上申报受理实现全覆盖,群众直接通过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办理事项7470件,同比增长223%,“三化一满意”经验在全区推广。完“6+1”信访工作模式,市级领导带头驻村调处矛盾纠纷,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化解。加强“平安灵武”建设,流动人口、“三留守”人员和特殊人群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建立了市级应急指挥中心,构建了以专职消防员、公安协警、司法协警为补充,以智能图控、电子监控、网格管控为重点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群众安全感明显提高,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我市被评为国务院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六是强化正风肃纪,政府自身建设更加务实高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下基层“五送两带一帮”主题实践活动,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市相关规定,清理规范公务用车、超标办公用房、在编不在岗人员,会议精减25%,文件精减30%,“三公”经费同比下降20.6%。开展“电视问政”,狠抓廉政建设和效能问责,严厉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行政处分9人。强化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管,核减各类工程造价2.36亿元。认真抓好国家土地利用管理督察、土地出让金审计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严格执行党政主要领导“五不直接分管”16条措施,土地管理更加规范,财经纪律更加严格。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各类议案建议提案129件,办复率达100%。顺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承接自治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1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7项。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办复群众来信来电1300余件。

金融税务、邮政保险、电力通讯、住房公积金管理等行业服务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气象预报、食品安全、质量监督、市场监管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妇女儿童、工会、共青团、工商联、外事、档案等各项事业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城乡发展任务繁重的考验,我们在困难中逆势突破、在挑战中开拓创新,取得了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加快灵武跨越发展的新成绩,继续在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前、作表率。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位代表、各位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向全市人民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灵武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总量不大的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不高,公共服务能力相对滞后;个别部门和干部创新意识、担责能力还不强,转变职能、依法治市的任务还很繁重,开放内涵式发展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等。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整改解决,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二、2015年工作总体安排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激烈态势,面对自治区、银川市跨越发展任务要求和全市人民热切期盼,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进取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不移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以更加开放的思想开拓创新,以更加高效的举措提速转型,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政为民,再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安排部署,坚持稳中求增,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以开放内涵式发展为引领,紧盯打造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目标,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实施兴工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奋力建设开放灵武、富裕灵武、美丽灵武、和谐灵武,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打造美好灵武品牌。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0%;进出口贸易额增长2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坚定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的信心和决心。新常态即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增长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新常态下质量和效益并重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树立新思维,顺应大势、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聚集优势、向转型升级要助力,做大增势、向改善民生要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迈进。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定力和持久动力。抢抓“一带一路”“两区”建设等千载难逢发展机遇,对外抓开放,对内抓内涵,立足产业链向前延伸、向后拓展,做足做深羊绒、再生资源、煤电化三大支柱工业,做精做优粮食生产加工、灵武长枣、羊产业三大特色农业,大力培育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新产业、新业态,以量变促质变,以质变聚量变,勇当黄河东岸新兴经济带坚强领跑者,争做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必须积极引领新常态,提升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向心力和幸福感。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开放创新,倾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环境。倍加珍惜和衷共济、团结共进的大好局面,凝聚民心民智,勤勉尽责,迎难而上,加快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努力提升全市人民幸福指数,使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成为建设开放灵武、富裕灵武、美丽灵武、和谐灵武,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引擎。

2015年,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扩大开放,增强开放灵武发展活力。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破难题,以争资引项增后劲,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倾力打造“两优”环境,构建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激发转型发展新动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厘清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推行“三单”制度,加快简政放权,清理规范前置审批条件和中介服务收费项目,全面推行“一门受理、多证联办”和网上申报受理审批机制。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和公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规范各类基金管理。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与发展。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承包地经营权、宅基地及房屋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建立涉农融资担保公司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等新型融资模式,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加快金融改革,实施金融强市行动,探索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健全政银企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网点、开办业务,鼓励民间资本依法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有条件企业上市融资。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争取扩大重点企业用电直供范围,探索发展“工业地产”。引导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加快开放型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完善招才引智政策,实施人才队伍建设“六大工”,引进和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体。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加快培育核心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两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临港经济区与综合保税区、滨河新区、宁东基地同频共振、联动发展,构筑西部内陆开放贸易大通道、交流大桥梁、合作大平台,打造开放灵武名片。全力服务河东机场三期、银川综保区二期建设,抓好青岛港内陆口岸、灵武黄河大桥、青银高速宁东段、银西高铁灵武段、国道307拓宽二期等开放通道建设,打造区域物流新枢纽。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技术改造、重大民生及对外开放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自治区盘子。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落实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紧盯国内知名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突出内培外引,招大引强,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

(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提质增效,夯实富裕灵武发展基础。深入推进兴工强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总量,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

转型升级主导产业,打造千亿工业强市。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2%。做实做响羊绒产业。制定《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羊绒产业意见》,启动高新区“一区三园”规划。推进生态纺织园运营显效,力促3万锭精纺高支特种亚麻纱和1300万码高档亚麻面料等项目建成投产、220万米羊绒面料等项目投产达效、信息研发中心等6个配套项目全部投运,力争实现产值50亿元。加快建设羊绒产业实训中心,争取引进高档羊绒服装加工、羊绒纺织机械制造辅料配套及高档精品包装印刷项目,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帮助中小羊绒企业破解生产经营困难,确保合丰源220吨无毛绒、200吨羊绒条、圣多利500万件羊绒毯及民族用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做好羊绒协会换届工作,组建羊绒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中国羊绒电商交易平台,支持三大羊绒集团发展线上交易。鼓励网店营销,新增品牌形象店、销售网点50家以上。发挥国家羊绒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作用,争取引进天津天祥集团开展第三方检测,创建出口羊绒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羊绒及其制品纳入国家军需用品。积极申报国家级羊绒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宁夏著名商标,支持荣昌集团收购英国道森品牌、嘉源集团CY品牌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借助中阿博览会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高水平举办第五届中国灵武国际羊绒节。力争羊绒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达产提效再生资源产业。加快实施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展示大厅,力促废旧农膜综合利用、60万台电子废弃物等7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大口径PE管道等12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规划建设集散交易市场,扩大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完善园区管理机制,加强产业政策落实和项目监管,加快科技化支撑、信息化服务、集群化发展,推进产业之间链接循环、企业之间互补循环、产品之间内部循环,打造一流开放型、专业性、效益型、环保型园区,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煤电化接续产业。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煤化工、管材配件等企业,实施超细粉煤灰综合利用、矿山装备加工再制造等项目。全力推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确保灵州换流站完成设备安装、国华宁东2×660兆瓦等3个配套电源点完成厂房主体,力促盛唐光伏50兆瓦等项目开工建设,京能20兆瓦、华电七期50兆瓦等项目并网发电。攻坚突破临港产业。推进临港产业园区建设,聚力攻坚招商引资,着力引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航空配套服务和回族用品等大项目、大企业,确保长枣深加工、荞麦乳酸菌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陆港物流园区建设,编制以陆港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产业规划,建成3条货运专线,争取园区申报进出口二类口岸、开展集装箱办理站业务,协调银川海关建立陆港物流园区货物监管仓或监管场地,力争在发展外向型产业和出口商品生产加工业上取得突破。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精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做精增效粮食生产加工产业。突出品种、品质、品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粮食创高产工程,巩固发展有机稻6万亩、稻蟹生态种养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市场化产业体系,依托兴唐、昊王等龙头企业推动农产品向高端、高效、有机、绿色和精深加工领域发展,力争粮食加工业实现产值22亿元。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土地有序流转。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家庭农场30家。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试点、高效节水灌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等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菜篮子”惠民工程,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建设自治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7个。保质提值长枣产业。加强长枣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和市场流通监管,严厉打击采用不正当手段损害灵武长枣品质行为。实施长枣保质提值1万亩,新增以长枣为主的经果林1000亩推进长枣保鲜储藏、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建设长枣综合交易批发市场。强化“农超”“商超”对接,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产品直销、连锁经营,拓展枣产品销售市场。加大长枣深加工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争长枣深加工能力达2000吨以上。转型增收羊产业。完善扶持政策,推广“滩寒杜”三元杂交技术,实施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绵羊良种补贴等项目,创建银川市级以上标准化肉羊养殖场10个,规范提升千只养殖场50个。巩固皮用、绒用、肉用、奶用高效养羊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自繁自育养殖示范户100户,全市羊只饲养量稳定在390万只。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加强灵武黑山羊保护与品种繁育,加大羊肉专用饲料推广和疫病防控,积极培育引进深加工企业,支持组建市场营销合作组织,新增区内外灵武山草羊直销店10个,提升灵武山草羊知名度、竞争力、附加值。实施奶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牛、生猪饲养量分别稳定在7万头、26.2万头。

以培育新兴业态为突破,做活做大现代服务业。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推进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业态融合发展,力争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咨询中介、文化创意、休闲养生、养老家政等新兴业态,确保北京华联、大唐商业广场投入运营。实施“餐饮服务提升年”活动,规范餐饮行业监管,开展餐饮名店评选,打造一批特色餐饮美食街、星级农家乐。继续实施“新网”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促进各类服务向乡村延伸。充分发挥黄河文化、沙漠风光、滨河景观、丝路古韵等资源优势,加强旅游项目开发和宣传推介,完善国家地质公园配套设施,实施镇河塔亮化,启动磁窑堡古城堡旅游项目,开发羊绒服饰、西夏瓷器复烧等特色旅游产品,办好“枣花飘香美丽灵武”等旅游节庆活动,发展灵武一日游、自驾游,引进旅游知名企业,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沙漠、现代工业等特色旅游品牌。

(三)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彰显美丽灵武形象。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立足“唐韵、绒都、枣乡”特色,突出规划引领,狠抓精细管理,加快建设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村庄,塑造美丽灵武人。

规划建设并重,打造精品城市。紧扣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动融入大银川都市区建设,编制完成“三规合一”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空间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规划。实施307国道汽车站至南二环改扩建工程,新修改造城区道7公里,完成南熏路、101省道新华桥段供电线路入地改造。积极争取国家棚户区改造及供水、供热等基础项目支持,启动城乡水源地规划,建成第二消防站和利用华电热能集中供热工程,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推进新区建设,建成综合体育馆。实施生态纺织园产业工人保障性住房和劳务移民周转房二期工程,改造城市棚户区住房5万平方米。高质量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安置房分配入住及附属设施建设,确保拆迁群众全部入住新居。实施枣博园二期工程,建成秦渠带状公园,加强园艺场等城市森林公园规划管理,提升居民小区绿化水平,新增城市绿地87万平方米,打造天蓝、地绿、水清、城净的宜居宜业新城市。

管理经营并举,塑造靓丽城市。深入推进城市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主要街区、楼体亮化和居民小区光纤入户,完成灵医新村综合改造。加强夜景照明、景观绿化、道路交通、水域湖畔、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维护管理,优化公交站台、停车泊位设置,规划建设公交车停车场。规范城乡公交客运,加强出租车运营监管,整合资源,探索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推行居民小区物业管理评星定级,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启动建设“数字城管”。加强商铺牌匾、户外广告和公共场所规范管理,严厉查处违法违章建筑,集中治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渣土运输等行为。制定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三年规划,推进文明单位“五个一”和农村民风建设,巩固“讲文明、守规矩、铸和谐”民风民俗教育成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美丽灵武人塑造行动,升华灵武品格,凝炼灵武精神,树立灵武自信。

改造提升并进,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崇兴、临河小城镇建设,改造旧庄点2个,建设新庄点1个,完成农村街路巷标识、农户门牌安装。建成移民三期工程,全面完成生态移民安置任务,制定扶持移民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加大农村环境整治监管考核,推进以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争创国家级、自治区级生态乡镇、生态村。严格落实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环境质量监测,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扎实开展“蓝天行动”,推进燃煤、城市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综合整治,建设东沟沿线水质在线监控信息平台,加快淘汰“黄标车”,完成华电灵武电厂、中电投临河电厂脱硫除尘升级改造,积极配合实施宁东基地环境保护行动计划。严格执行生态、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保护政策。加大国有荒地荒山荒滩、矿产资源、水系湿地、水源地保护利用,严厉打击乱采乱挖、非法占地行为,积极创建自治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推进防沙治沙示范区和全国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黄河东岸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固禁牧封育成果,治理沙化土地15.4万亩,新增造林5.1万亩,山育林10.3万亩

(四)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依法治市,提升和谐灵武建设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法治化,加快构筑保障民生安全网,提高民生水平和幸福指数,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共创和谐幸福新生活。

努力扩大就业创业。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支持高校毕业生、城乡困难群体、失地农民积极创业、灵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2.6万人次。出台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定居落户鼓励性政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范全民创业园运行机制,发挥中小微企业拉动就业效应。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促进教育科学发展。深入推进铸魂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行动。坚持依法治校、依法保教,强化师德师魂培养。完善校长、教师培训、交流轮岗、职称评定机制,缩小城乡、校际差距。推进全国农村学前教育改革、教育区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全区青少年足球试点城市工作。实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加强高中教育精品化管理。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完善职教中心实训车间和产学研基地功能,加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新建第五中学、高级中学综合实验楼,建成第七小学,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运动场改造。完善全民健身场所设施,抓好农村篮球场改造,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加快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完善市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搬迁改造图书馆,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加快培育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大户、基层文艺骨干,活跃广场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打造“花开四季唱响灵武”特色文化品牌鼓励文艺精品创作,编辑出版《灵武印象》。加强“非遗”挖掘传承保护,抓好镇河塔、城区古城墙修复管理开发。挖掘灵武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积极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统筹发展卫生计生事业。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强化医风医德建设,提升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加强民营医疗机构监管,促进中医药健康发展。扩建市医院住院部,建设北郊社区卫生服务站,确保梧桐树乡卫生院和42个标准化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监管,严肃查处医疗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灵武行动,继续为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和50岁以上城乡居民免费体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步推进“单独二孩”政策,口出生率控制在14.17‰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5%以上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基本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8%以上。认真落实农村“五保”、高龄津贴、孤儿救助等惠民政策,加大城乡低保边缘户专项救助和特困群体医疗救助。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残疾人关爱体系,大力实施贫困母亲救助工程,积极创建和谐家庭,加快建设村居(社区)残疾人康复室。改造老年人活动中心,扩建中心敬老院,新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实施民族综合福利院三期工程,新增农村幸福院1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个,建设保障性住房650套。大力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建成慈善超市10个。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依法加强社会治理,加快实施“六五”普法,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开展“守法好公民”评选活动,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力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畅通群众依法维权渠道,提高化解矛盾纠纷法制化水平。认真落实信访“6+1”机制,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终结制度,依法化解信访案件。推进铁路护路联防管理信息化,加强流动人口、“三留守”人员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完善“三化一满意”行政服务管理模式,建立“电子政策法规超市”,巩固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完成第九届城镇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深化“平安灵武”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人民禁毒战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保障公共安全能力。加强价格监管,强化市场监督,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突出抓好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和“各族人民是一家”主题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创建成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将集中精力抓好做实做响羊绒产业、高质量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安置房分配入住及附属设施建设、达产提效再生资源产业、攻坚突破临港产业、加快建设煤电化接续产业、做精农业三大特色产业确保增收、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全面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聚力工程”10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提交大会审议的实事,请各位代表及列席人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将不折不扣抓好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得到实惠。

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的全部工作为了人民。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人民群众新期盼,勤勉履职,克己奉公,为国家尽好责,为人民服好务。

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落实好再生资源、长枣产业发展2个自治区人大议案,切实提高人大议案、政协提案办理质量。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严格执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策法定程序和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让法治精神始终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

转变职能,建设高效政府。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办实事、谋发展上。强化权力部门、关键岗位、窗口单位监督制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打造两优环境示范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目标绩效管理,加大行政监督和问责问效,严厉查处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失职渎职行为。强化目标引领,开拓创新,用实打实作风干工作、争一流,用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作表率。

务实有为,建设为民政府。加强公职人员教育管理,切实解决责任心不强、心浮气躁、本领恐慌等问题,以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保障经济社会大发展。着力构建反对四风和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机制,扎实推进“五送两带一帮”主题实践活动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聚力工程”,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办好民声专线、市长信箱、电视问政,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百姓诉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作风,更加注重按规律办事,凝心聚力抓大事办实事,全面兑现民生承诺,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清廉从政,建设廉洁政府。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区市相关规定,厉行勤俭节约,严控“三公”经费。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监督,严格执纪,严肃问责。规范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管理服务,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管,严防公共资源交易、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滋生腐败。深化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更加清廉务实的政风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走开放内涵式发展路子是我们的不竭动力。让我们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抢抓新机遇,勇挑新重担,再创新佳绩,为打造全国县域经济排头兵,加快建设开放灵武、富裕灵武、美丽灵武、和谐灵武而努力奋斗!

注解:

1、“66111”工程:即生态纺织产业园灵武园区6个工业项目500万件羊绒衫、20梳20纺羊绒纱线、210万件高档羊绒服饰、220万米羊绒高档精品面料、3万锭高支精纺羊毛纱、3万锭精纺高支特种亚麻纱和1300万码高档亚麻面料,6个配套项目(信息研发中心、物流中心、污水处理厂、动力站、热力站、35KV变电所),园区概算投资100亿元、产值超过100亿元、解决就业1万人以上。

2、“新三板”:即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交易场所,地位等同于深交所和上交所,是促进科技含量较高、公司规模不大的小微企业得到较快较好发展而开设的一个上市融资渠道,被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3、“滩寒杜”杂交滩羊公羊与小尾寒羊母羊杂交,所产优质后代母羊再与杜泊公羊杂交。

4、“三资”农村集体资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

5、“双元制”是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按照企业对人才要求组织教学和岗位培训,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6、“三化一满意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社会化服务,群众满意。

7、“6+1”信访工作模式由市级领导,涉事单位领导,信访局、法院、司法局科级领导和新任领导干部共同接访,1个信访案件1套化解调处方案。

8、“三留守”人员指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

9、“五送两带一帮”送政策、送规矩、送文明、送文化、送温暖;把群众对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带上来,把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带上来;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0、“五不直接分管”不直接分管财务、人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

11、一带一路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构想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12、“两优”环境打造西部最优、比东部更优的投资发展环境。

13、“三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

14、(PPP)模式Public-Private-Partnership)也称3P模式,即公私合作模式,鼓励私营企业与政府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各方优势,促使建设摆脱政府行政诸多干预和限制,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资源整合与经营上的优势。

15、“工业地产”:指工业类土地使用性质的所有毛地、熟地,以及该类土地上的建筑物和附属物,有别于住宅、商业和综合类用地以外的第四种性质用地。工业类土地上的可建建筑物用途有较大的范围,包括工业制造厂房、物流仓库及工业研发楼宇等。

16、“六大工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区域特色人才项目建设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工程、优势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工程。

17、“两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银川综合保税区。

18、“一区三园”:银川高新区通过托管或代管等方式,将宁夏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灵武园区、灵武临港产业园区、灵武全民创业园和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纳入高新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推进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可持续发展

19、“中国电商交易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网上交洽谈平台,企业、商家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的网络基础设施、支付平台、安全平台、管理平台等共享资源开展商业活动,是协调整合信息流、物质流、资金流有序、关联、高效流动的重要场所。

20、换流站:指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为完成将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或者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的转换,并达到电力系统对于安全稳定及电能质量要求而建立的站点。

21、 “新网”工程: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旨在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22、“三规合一”: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中涉及到的相同内容统一起来,并落实到一个共同的空间规划平台上,各规划的其它内容按相关专业要求各自补充完成

23、文明单位“五个一”建设:“一堂”即建好用好道德讲堂,“一队”即建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一牌”指设置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牌,“一桌”即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一传播”即建立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小组。

24、“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

贴黄色环保标志称为黄标车。

25、“单独二孩”指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两孩不等于单独二胎,如果单独夫妻第一胎已经生育了两个及以上子女(如双胞胎或多胞胎),则不符合单独两孩政策。

灵武市2015年实施大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1

做实做响羊绒产业

力促生态纺织产业示范园6大工业项目全面投产、6大配套项目全面投入运营,实现产值50亿元。确保圣多利500万条羊绒工艺毯及民族用品等项目投产达效。借助中阿博览会品牌效应和国际影响力,高水平举办第五届中国灵武国际羊绒节。建设中国羊绒电商交易平台、羊绒产业现代加工实训中心,组建羊绒产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支持三大羊绒集团发展线上交易,争取羊绒及其制品纳入国家军需用品,打造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出口羊绒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力争羊绒产业实现产值200亿元。

2

高质量完成城乡环境综合

整治安置房分配入住及

附属设施建设

实施利用华电热能集中供热项目,城区集中供热能力达350万平方米。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安置小区内供水、供电、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完善物业服务、文化娱乐、医疗服务、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确保拆迁群众全部回迁入住新居。

3

达产提效再生资源产业

启动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展示大厅,力促废旧农膜综合利用、60万吨电子废弃物处理等7个新建项目建成投产,PE大口径管道等12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力争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加快陆港物流园区建设,建成3条货运专线,编制以陆港物流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产业规划,争取园区申报进出口二类口岸、开展集装箱办理站业务,协调银川海关建立陆港物流园区货物监管仓或监管场地。

4

攻坚突破临港产业

推动临港经济区与银川滨河新区、综合保税区、宁东基地同频共振、联动发展。加快临港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电子商务、航空配套服务和食品,确保长枣深加工、荞麦乳酸菌等项目建成投产。

灵武市2015年实施大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5

加快建设煤电化接续产业

积极引进培育新型煤化工、管材配件等企业,实施超细粉煤灰综合利用、矿山装备加工再制造等项目。推进±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确保灵州换流站完成设备安装、国华宁东2×660兆瓦等3个配套电源点完成厂房主体,力促盛唐光伏50兆瓦等项目开工建设,京能20兆瓦、华电七期50兆瓦等项目并网发电。

6

做精农业三大特色产业

确保增收

做精增效粮食生产加工产业。健全完善全程机械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营销市场化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实施粮食创高产工程,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有机稻6万亩,开展有机大米产品认证1万亩以上,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6万亩。支持兴唐、昊王等龙头企业产品向高端、效益、品牌化发展,力争粮食加工业实现产值22亿元。

保质提值长枣产业。实施长枣保质提值1万亩,新增以灵武长枣为主经果林基地1000亩。规划建设长枣综合交易批发市场。加强长枣标准化生产、质量追溯和市场流通监管,保持灵武长枣品质口感。强化“农超”“商超”对接,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产品直销、连锁经营,拓展枣产品销售市场。加快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争长枣深加工能力达2000吨以上。

转型增收羊产业。创建银川市级以上标准化肉羊养殖场10个,规范提升千只养殖场50个。巩固皮用、绒用、肉用、奶用高效养羊示范基地建设,扶持发展自繁自育养殖示范户100户,全市羊只饲养量稳定在390万只。加快建设优质牧草基地,加强灵武黑山羊保护与品种繁育,加大羊肉专用饲料推广和疫病防控。支持组建市场营销合作组织,新增区内外灵武山草羊直销店10个,提升灵武山草羊知名度、竞争力、附加值。

7

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

紧扣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主动融入大银川都市区建设,科学编制《灵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和技术改造、重大民生及对外开放项目。力争2015年落实项目资金20亿元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0亿元。

灵武市2015年实施大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8

启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制定创建国家文明城市三年规划,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化文明单位“五个一”建设。深化美丽灵武人塑造行动,开展以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农村民风建设,巩固“讲文明、守规矩、铸和谐”民风民俗教育成果,推动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创建自治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完善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市政设施,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高城市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彰显美丽灵武形象,打造美好灵武品牌。

9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制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六五”普法,强化农村法制建设,开展“守法好公民”评选活动,增强全民学法、用法、尊法、守法意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强化行政权力制约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司法队伍建设,保障司法公正。依法加强社会治理,深化平安灵武建设,严密防范和惩治各类违法犯罪;成立政府法律顾问团,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复议委员会作用,畅通群众依法维权渠道,依法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案件,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10

全面深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聚力工程”

加快实施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聚力工程”,健全完善评星定级考核标准和办法,加大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力度。加强为民服务和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监管。深化推进城乡党组织结队共建和联动联评联考、“三培两带一争”、机关“五有一好”、中小学“四比三优两满意”、非公企业党组织“双强六好”及品牌社区创建,深入开展“五送两带一帮”主题实践活动,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灵武市2015年拟实施实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1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程

将2012年1月1日以后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

2

老年人关爱计划

整合原扶贫办办公楼资产资源,改造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民族综合福利院三期工程,新增农村幸福院10个。

3

建设烈士陵园展厅

建设烈士陵园展厅180m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4

改建农村残疾人康复训练室

依托标准化村(社区)卫生室,新建、改造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室20个,并配备康复训练器材。

5

城乡困难群众救助计划

制定出台《灵武市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保障体系。

6

便民服务提升工程

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市民服务模块,围绕就业、家政、农业生产等开展线上线下服务。开通社会治理综合服务门户网站,建立“电子政策法规超市”,健全土地确权、交通违章、新生儿、就医就学等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行村(居)务公开信息化。将87个服务站点网络改造为光纤专网。

7

改造老旧小区

对灵医新村进行综合改造,面积2万平方米。

8

保障性安居工程

新建保障性住房650套37500平方米。

9

城市小区光纤入户

实施城区82个住宅小区光纤到户改造,使城区光纤住户速率达到20兆,实现光网城市目标。

10

城市洁净蓝天行动

开展燃煤、城市扬尘、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综合整治,建设东沟沿线水质在线监控信息平台,完成华电灵武电厂、中电投临河电厂脱硫除尘升级改造,加强环境监测,加大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改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

11

物业管理提升工程

制定出台《物业管理实施意见》《物业管理细则》及物业管理配套考核办法,推行物业管理评星定级,促进物业规范化管理。

灵武市2015年拟实施实事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12

枣博园二期工程

以生态绿化为主,补植栽植枣树等各类花草树木,配套道路、路灯、卫生间等公共设施。

13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在梧桐树乡新建垃圾填埋场1座,临河镇、郝家桥镇建设污水处理站2座,东塔镇、临河镇、梧桐树乡配套垃圾箱690个、垃圾运转车6辆,完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监管考核。

14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

新建第五中学教学楼13000平方米、灵武一中综合实验楼3700平方米、东塔学校教学楼3500平方米。建设农村学校标准化运动场9个。

15

扩建市医院住院部

扩建市医院住院部,缓解住院床位紧张问题。

16

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

继续为全市50岁以上城乡居民及在职在岗干部职工免费健康体检。

17

文化体育惠民工程

将搬迁后的教培中心改造成市图书馆。免费开放文化馆、博物馆和乡镇文化站。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维护完善公共场所健身设施,加快改造农村篮球运动场。

18

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郝家桥镇上滩、临河镇二道沟新建蓄水池2000 m3,配套建设泵站1座,机井管理房8座,发展高效节水灌溉4800亩。

19

“菜篮子”惠民工程

新增设施蔬菜2500亩(日光温室2000亩,塑料拱棚500亩),建设自治区永久性蔬菜基地7个,全市瓜菜总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

20

生态移民三期工程

建设移民安置房593套,配套建设村部、学校、幼儿园、卫生厕所、水利设施、“户户通”、人畜饮水、养殖园区等公用设施,全面完成生态移民安置任务。

21

交通便民计划

实施国道307市区至甜水河道路亮化,对来往灵武宁东安装ETC车辆过路费予以补助。

22

提升兴唐苑管理水平

规范运行管理机制,完善亮化、绿化、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强化日常维护管理,使兴唐苑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