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81-118/2021-00031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1-06-08
责任部门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所属“五公开” 决策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灵武市文化旅游广电局 “十三五”规划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工作思路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旅游部门的坚强领导下,市文旅广局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20年旅游接待人数2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1亿元。

一、“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编制印发《灵武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灵武市全域旅游规划》、《灵武市文化旅游产业规划》等规划文件,形成“一核三带一廊”的全域旅游空间布局,打造“一城四线”旅游路线。谋划储备文旅项目34个,上争到位资金4025万元,先后实施完成19个项目,6个项目在建,以“灵武十三景”为代表的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以古灵州·新灵武为统领,创新“运动休闲+旅游文化+经贸合作”模式先后成功举办中国宁夏(灵武)热气球节、中国大越野沙漠旅游节、黄河金岸极限运动挑战赛、西湖水上之夜等在全区全国叫得响的节庆活动,有力提升了灵武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

(二)实施文化旅游固基工程,提升服务效能。我市累计投入2亿元用于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其中建设新区图书馆和7个智慧书屋、1个图书馆分馆(书香苑),为群众提供就近快捷的自助借阅服务。新(改)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个,新建村级文化大舞台12个,规划建设泾灵村文化长廊1个遵循快进漫游原则,不断完善旅游标识、休憩驿站、观景平台、健身步道等功能设施,建成滨河大道沿线景观、下白路沿线沙漠绿道2条。新改建旅游厕所25座,制作灵武市智慧旅游电子导览图,实现了扫码畅游灵武。完成广播电视塔亮化、中央节目无线覆盖和直播星“全覆盖 户户通”工程,全市已实现广播全覆盖。

(三)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馆”累计举办“四进六送 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社火大赛、百姓春晚、小戏小品大赛、书香阅读、历史展等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服务群众165万人次。挖掘弘扬古灵州特色历史文化,制作、发放传承人牌,签订保护传承协议,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区级市级非遗项目42项,印发《灵武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红山堡城址、水洞沟遗址城址等保护工程,拆除长城保护区违章建筑提升文物执法能力。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文旅行业“十三五”各项指标均已完成,但目前仍存在着动力不足,发展乏力等情况。具体主要体现在:一是文旅产业整体规模比较小,缺乏龙头项目和旅游品牌;二是投入不足,项目建设推进缓慢;三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

三、“十四五”工作谋划

“十四五   ”期间,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文旅产业新产品、新线路、新业态,使文旅产业成为我市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到2025年,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旅游优势,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条件,把灵武建设成产业优势突出、服务体系健全、发展活力强劲的文化旅游强市。

(一)文化打底构筑完善服务体系。一是持续实施文体设施建设。新建灵武市文化馆,图书馆创建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创建国家二级馆。根据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建设灵武市剧院,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基层”活动。不断提升乡镇(街道)文化站建设水平,村级综合文化文化服务中心全部达到银川市示范性服务中心验收标准,按照“一村一特”标准建设乡村大舞台和文化广场,全市乡村、社区公共文化体育设施覆盖率达100%。二是实施精品文艺创作工程,创作推出一批讴歌新时代、弘扬主旋律、凝聚精气神的精品力作,广泛开展“你点单、我送戏”、“书香灵武、朗读有你”、“四送六进、文化惠民”“美丽乡村、文化大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年均送文化下乡不少于200场次,重点办好百姓春晚、社火大赛等品牌活动,丰富活跃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文旅融合推动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坚持大投入推动大发展,从财税、用地、投融资、产业融合、项目推进、行业培训、市场营销等方面,出台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引导资金、项目、招商、人才等要素向景区景点聚集,带动文化旅游产业迅速发展。二强化关键措施,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实施水洞沟5A景区提升、恐龙公园3A景区创建和星级农家乐创建工程,推进青马车寨、灵州府影视基地、马鞍山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在交通集散点和游客集中场所,规划建设覆盖城乡的旅游集散、咨询、商品、服务中心(点),完善导视标牌、停车场、休憩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对上与自治区智慧旅游、对内与我市智慧城市互联互通的平台,让游客出行变得更便捷更自主。建立旅游人才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人才培训活动,为全域旅游提供智力支持。四是强化宣传推介,以“遇见灵州·爱上旅行”作为我市旅游品牌和形象口号进行对外宣传,积极构建“8+N”全方位、立体化、多媒体宣传营销模式。五是强化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坚持把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夏能蜜瓜、沃益农种植、讯驰养殖为代表,探索开展“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实现“三变”,吃上“旅游饭”。六是强化环境提升,树立旅游形象。持续推进我市“七城联创”,认真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综合整治行动,对行业管理、市场监督、企业诚信经营、文明旅游等进行综合治理,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效能。

(三)文旅市场监管促进市场繁荣发展。一是深入开展“清源”“净网”“护苗”“固边”“秋风”五大专项行动和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切实加强对景区、星级酒店、网吧、电子游戏、文化娱乐、印刷等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经营活动,保障文旅市场的健康繁荣、有序发展。二是持续推进文化旅游领域“放管服”改革,确保文化旅游行政审批工作更加规范高效、透明便民。切实把牢文化旅游市场准入关、审查关,严格文化旅游经营主体资质管理,落实退出机制。三是加强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隐患排查整改、风险防范预警、突发事故处置等防控体系,建立完善文化旅游安全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

(四)文物保护彰显传统文化魅力。一是加大非遗传承和文物保护力度,重点实施明长城、水洞沟遗址、红山堡城址、白土岗烽火墩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工程加强传统村落打造和保护,按照“一村一品”深入挖掘各村历史文化底蕴,规划实施二道沟岩画村、石沟驿古城、白土岗长流水村古村落建设,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通过产业支撑实现传统村落的长久美丽。

(五)坚持项目带动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计划实施八大项目:河塔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胡家堡民俗风情特色旅游村、石沟驿古城遗址文保基础设施及开发项目、灵河公园自驾车营地建设项目、园艺场休闲康养森林小镇项目、白芨滩马鞍山生态采摘园项目、灵武市文化馆新建项目、灵武国家地质公园恐龙化石遗迹园区文化旅游提升改造项目。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