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11640112010149036G/2021-00143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1-12-30
责任部门 灵武市司法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所属“五公开” 结果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灵武市司法局2021年工作总结暨2022年工作计划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2021年以来,灵武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大局,以党史学习教育铸魂、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砺剑、以高质量法律服务笃行,为灵武市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现将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暨2022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思想强队伍,党建引领有力有效。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学习教育为先导,通过中心组学习、周一周五干部学习例会、支部党员大会、政治轮训、研讨交流、读书班等形式进一步浓厚学习教育氛围。深入推进党课教育活动,党组书记讲党课2次,党组成员讲党课7次,老党员讲党课1次,邀请党校老师讲党课2次。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大调研和“进百村(社区)走企业访群众”大走访300余人次。开展“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红色教育、“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民族团结教育、“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先进典型教育、“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警示教育、“不到长城非好汉”革命传统教育、“脱贫攻坚精神的闽宁实践”践行初心使命教育活动,组织实地参观市纪委警示教育基地、灵武博物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等革命旧址,观看《开天辟地》等红色教育片。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效显著,紧紧围绕“三大主题”,突出“四项任务”,切实做到干部全员参与、“规定动作”全面完成。深化“三个规定”宣讲,班子成员深入部门巡回宣传4次,受众人数150余人。接收上级转办线索4条,1条查否,3条查实核结。针对中央第四督导组以及自治区第一驻点指导组反馈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眼治本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各项制度11项。

(二)促改革优服务,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升。筹备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推进会。大力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年终述职工作,成立由依法治市办和市委组织部人员组的考核组,听取54个部门(单位)181名领导干部述职述德述廉述法报告。督导检查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并指导全市各单位做好迎接中央依法治国办、自治区党委依法治区办、银川市委依法治市办对我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督导检查。组织开展六域治理和“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调研活动。完成第一批214个国家统一的行政执法证换发工作,并举行新证颁发仪式。清理以市人民政府或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的规范性文件45件设立行政争议协调化解中心,联合检察院积极推进银川铁路运输法院移送行政争议等案件诉前化解。认真开展复议、应诉及合法性审查工作,出具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合同协议类审查意见书167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38件。办理一审涉府行政诉讼案件16件。完成2021年度法律顾问考核工作。举办全市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培训班和全市依法行政业务培训班。

(三)谋创新突重点,法治宣传教育精准高效。印发《2021年度灵武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制定《关于在灵武市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围绕“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5”国家安全日、“全民反诈”宣传月等活动,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百场”法治宣讲献礼建党“百年”华诞主题活动、“我为群众解疑难”法治宣传周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开展开学第一课法治宣传活动;在中心广场、乡村、社区、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场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宣传活动;以“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组织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和讲座;开展“12·4”宪法宣传日活动。今年共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04场次,开展法治讲座17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受教人群达7万余人。组织全市6000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无纸化考试。在每个村(居)培养3名以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为主要成员的“法律明白人”,目前全市共有“法律明白人”255名。

(四)提质效聚能力,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优化加快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构建以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为主体微信视频电话终端为补充的乡村智能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市8个公共法律服务站23个偏远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已全部配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终端机8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配备可视电话。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4.8万余次,通过远程网络视频、智能终端机、可视电话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32人次、司法鉴定咨询390人次。在宁夏灵州律师事务所设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工作站。今年以来,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05件。落实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年度考核。今年以来,村居法律顾问共解答群众律咨询700余人次,为群众起草代书29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件;为乡镇政府、村(社区)出具法律意见书72份,应诉23件;为各村(社区)审核合同26份;参与调解各类纠纷68件;开展普法宣传58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109次。联合公安、法院,构建律师参与认罪认罚案件工作流程。委派一支法律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值班律师团队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进行信访接待值班加强灵武市人民调解“四张网”建设,目前我市共有各级人民调解组织137个,人民调解员696调处矛盾纠纷356件,调解成功327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1408次。

(五)严管理重执行,特殊人群管控有力有效。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先后三次开展社区矫正案卷评查工作,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总计1384件社区矫正案件进行评查,对评查出的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建立智能教育系统,搭建社区矫正教育资源数据库,开设“空中课堂”,实现社区矫正对象VR沉浸式专题教育,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讲座3场次,实施一对一心理测评307人次。灵武市派驻社区矫正警察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推进社区矫正警察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每月定期召开社区矫正安全隐患预警研判会议。上报社区矫正重大事项15起,通过迅速处置,及时跟进,事项得到妥善处置。以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建设为载体,以“智慧矫正”信息化体系为导向,成立灵武市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升级打造灵武市“智慧矫正中心”。成立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帮教对象家属和村(居)工作人员组成的“四帮一”帮教小组,及时掌握安置帮教对象动态积极协调民政、住建、乡镇(街道)等部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11名安置帮教对象给予最低生活保障、为符合条件的32人办理廉租房和公租房,为43名特困安置帮教对象进行临时救助。落实监狱远程视频会见制度,今年以来实现家属与罪犯远程视频会见16次。

二、2022年工作谋划

(一)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学深悟透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政府建设督察,积极争创“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定期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培训,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参与部门法制审核工作。健全完善行政决策程序体系,将重大行政决策列入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和有效期制度要求,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积极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强基层治理统筹抓总工作。建立依法治市目标考核细则,加大督导检查工作力度。

(二)切实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围绕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配套制度,探索建立环境公益诉讼代理机制,充分发挥司法鉴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证据支持作用落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市人民调解中心5名、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3名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各调委会选聘专职人民调解员。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民调解员设立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加强基层司法行政业务,实现标准化司法所全覆盖。

(三)扎实推进普法教育宣传常态化。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国家工作人员每至少旁听1次法庭庭审将村(社区)“两委”干部和专职网格员纳入2022国家工作人员无纸化学法用法年度考试范围。联合教体局打造一所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配齐配全法治副校长组织开展普法骨干农村“法律明白人”培训班。组建灵武市“八五”普法讲师团。打造民法典公园。

(四)稳步提高维护社会稳定成效。完成自治区首批“智慧矫正”中心创建要求,总结归纳亮点经验,力争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灵武经验。以自治区社区矫正“执法规范年”活动为新起点,常态化开展社区矫正案卷评查工作。统筹建立集临时安置、教育培训、帮扶救助为一体的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协调税务部门对符合条件招用安置帮教对象就业的企业和自主创业的刑满释放人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打造社区矫正心理咨询多功能中心。开展心理咨询职业技能培训,确保每个司法所至少有1名工作人员取得心理辅导咨询资质。积极创建部级“智慧矫正”中心。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