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灵武市司法局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4-03-20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市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及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和区市政法、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强化司法行政“一个统筹、四大职能”,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深入践行法治为民中实干担当、善作善成,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一是全方位推动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各类培训班学习重点内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累计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8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宣讲活动2场次。常态化坚持会前学法制度,党组会议、局务会议会前学法21次,主要负责人带头讲课3次,初步形成了“关键少数”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组织全局领导干部现场旁听庭审3场次,推动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切实履行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6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相关工作,制定出台《灵武市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八大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和《灵武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方案》,高标准完成银川市创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县级政府的60项指标任务,申报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单项项目1个,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速。组织开展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中期评估,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法治建设中的“指挥棒”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市纳入全市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内容,实现法治建设与全市发展大局同考核。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强化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制定《灵武市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及备案管理办法》,推进合法性审核与备案审查工作向专业化、精细化拓展。截至目前共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3件,印发5件,审查和备案率100%。专项清理涉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保护和《行政复议法》行政规范性文件3次,全面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扶持类文件63件,其中废止44件、保留19件,切实维护法治统一。二是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出台《灵武市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办法》,推动建立健全程序完备、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合法性审查机制。将灵武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灵武市体育公园等4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纳入2023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招标采购新一轮法律顾问5家48名,年内市政府法律顾问共审查合同、协议98件,决策类文件110余件,提出法律意见建议920余条,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26次,参与其他涉法事项25次,有效发挥法律顾问参谋助手作用。

(三)推动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印发《灵武市乡镇(街道)与部门行政执法案件移送协调办法》《灵武市“乡呼县应、上下联动”工作流程图》,理顺乡镇(街道)行政执法流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组织244名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班。健全完善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21家单位向市司法局备案本系统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并在灵武市政府门户网站上进行公示,着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二是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加大农村乱占耕地非住宅类房屋、客运市场、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7起,组织处理7人,立案2人。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查摆各类问题208条,整改率100%,切实把开展专项整治作为整治顽瘴痼疾、促进规范文明执法的实际行动。三是强化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严格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各部门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2842条、行政处罚信息1093条。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37个行政执法单位共配备执法执勤交通工具131辆、执法办案装备2717件、安全防护装备301件,切实保障推进全过程记录执法工作。进一步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全市29个执法单位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25个部门设置执法监督机构,明确法制审核人员116名,确保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有效。

(四)做实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是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协助基层党委、政府有效化解各类信访矛盾纠纷33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二是联合市财政局印发《灵武市人民调解卷宗评查及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加强人民调解经费保障,共发放各类案件补贴2万元,调动人民调解员主动参与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2023年新招募司法协理员9名,进一步充实基层司法所工作力量。三是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深化“两排查一分析”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积极做好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等日常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工作。各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4000余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挽回群众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郝家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金光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四是深化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在全区率先建成县级规范化行政复议办案场所,坚持“容缺受理、存疑先收”,探索“登记受理制”,引导群众首选行政复议手段解决行政争议,2023年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 50件,受理48件,同比增长14.6%。一审行政应诉案件共39件,其中市政府涉诉19件,各部门(单位)、各乡镇(街道)涉诉20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成功调解银川铁路运输法院委派案件2件,行政复议案件经调解撤回申请终止审理11件,有力提升行政争议化解能力。

(五)创新普法宣传教育。一是普法依法治理有效推进。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法的实施方案》《灵武市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专项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青少年“未来多数”,组织各单位开展“法律进单位”391场次,学习宣传党内法规169场次,组织现场旁听庭审9场次。开展系列“与法同行 成长护航”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联合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第一课”等“法律进校园”活动216场次。二是举办2023年“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启动暨民法典主题公园开园仪式。在枣博园打造灵武市首个民法典主题公园,全方位展现民法典“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特点,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健身之余感受法治氛围,开园仪式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宁夏日报等媒体报道。“民法典宣传月”期间,利用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推动民法典进机关、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百余场。三是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充分利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583余场次,“法润灵州”普法栏目播出25期,制作法治动漫11期。创作音乐快板《“八五”普法润华夏》、灵州说唱《法律明白人》、情景剧《筑牢人民调解平安网》等法治文艺作品,开展“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活动20余场次,促进普法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四是示范作用发挥明显。举办全市“法律明白人”骨干示范培训班,集中培训461人。陆续分批次培养“法律明白人”及骨干1111名,培育学法用法守法示范户75户,发挥示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郝家桥镇沙江村、白土岗乡新立村被确定为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

(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一是为社会提供优质公证服务。落实为民惠民政策,将“最多跑一次”公证服务事项扩大至180项,持续开展“公证下基层”服务,把优质高效的公证法律服务送到乡村群众家门口。2023年共办理公证案件1617起,下基层服务群众200余次。二是为特殊群体提供暖心法律服务。扎实开展法律服务惠民提升行动与法律援助提升工程暨“八个一”专项行动,不断强化法律援助对特殊群体兜底的保障作用,在全市设立了8个退役军人法律援助联络点和85个退役军人法律援助咨询点。结合“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律援助保护”“残疾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保护”“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保护”三个暖阳系列活动,办理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23件,老年人援助案件7件,残疾人援助案件22件。三是持续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开展2022-2023年度村居(社区)法律顾问考核工作,各村居法律顾问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为乡镇政府、村(社区)出具法律意见书78份,参与调解各类纠纷31件,开展法治宣传及讲座84场次。积极引入法治人才,顺利争取司法部选派的2023年度“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律师和志愿者2名,为我市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四是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工商联所属的协会企业联系合作机制。积极与灵武市工商联协调联动,鼓励宁夏朔方(灵武)律师事务所与我市奶牛养殖协会、小微企业协会等签订《结对法律服务合作协议》,不定期进行“法治体检”,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

二、存在问题

一是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到位,对各单位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等工作实地监督指导较少,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执法质量有待提升;二是法治宣传教育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联动合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还不够,群众法治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三是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

四、2024年工作计划

一是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八大提升行动” 、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总法律顾问制度改革试点等重点工作。举办全市法治政府建设暨依法行政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积极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规范行政复议的受理、审理、决策、指导、监督、保障等工作。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

二是深入推进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法润灵州”普法品牌,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及民法典的学习宣传,创新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民法典宣传月活动。加强对关键少数、重点人群的普法教育,坚持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常态化制度化。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征集活动,把法治宣传贯穿在执法、司法、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全面推动法治实践养成。加强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创新推出普法情景剧和法治动漫,打造新媒体普法模式。

三是建立健全法律服务机制。提升法律援助创新能力,降低服务门槛、拓宽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努力提高法律援助办案质量。进一步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及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参与重大案(事)件工作机制,切实发挥律师在处置重大案(事)件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作用,完善和规范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服务内容,打造统一受理、分类处置、资源整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