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11640112MB1648079W/2023-00144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3-04-03
责任部门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乡村振兴政策
所属“五公开” 管理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银川市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积极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8%的目标,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一)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5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4万吨以上。坚持“四水四定”,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粮粮、粮菜、粮饲”等麦后复种模式。集成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稳定提升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提高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好种粮农民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在订单农业、加工增值、产品营销等关键环节精准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综合收益。开展粮食储备库及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建设,不断提升粮食收储调控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粮食传统产业相结合,不断提升涉粮领域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粮油产品品种品质品牌提升,做强做响灵武“宁夏好粮油”品牌。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推动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取得实效。(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二)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扩大优势品种种植规模,强化四季稳定生产和均衡上市能力,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5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吨以上高水平打造蔬菜核心产业带,以梧桐树露地瓜菜、郝家桥设施农业为重点,实施现代化瓜菜产能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做强以莎妃蜜瓜、上滩韭菜、沙坝头西瓜等为代表的五优瓜菜基地,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高质量打造长枣示范基地,全面提高设施化栽培、标准化种植、商品化加工、品牌化销售规模与水平,争创长枣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加快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建设数字牧场5个、5G智慧牧场示范应用点2家,推广塞上牧源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建设马家滩滩羊养殖基地,奶牛、肉羊存栏分别突破22万头、100万只,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2个,争创国家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力促中粮集团百万生猪现代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

(三)加强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坚持耕地保护量质并重,实施永久基本农田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农1.5。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足额明确位置下达到地块,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全面推行“一地一码”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基本农田“非粮化”。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已经在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种植非粮作物的,依法依规逐步恢复种粮或置换补充。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耕地转化为其他农用地,建立以产能为依据的补充耕地核算机制,确保补充耕地产能与所占耕地相当。加大耕地动态监测监管和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加快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推广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规范终端用水管理,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以上。全面开启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完成对样点内外业校核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室及成果编制机构招标,组建土壤普查技术专家组和外业调查专业队伍并完成全部外业采样工作加大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改造,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水务局,各乡镇

(四)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装备支撑力度。持续完善奶牛科技研究院、胚胎繁育中心、沙产业研究院等配套设施,推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飞地研发中心,大力开展新产品、新工艺和关键技术研发。深入推进奶牛种子工程,深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推动优质奶牛胚胎批量繁育和体细胞克隆技术广泛应用,打造高科技奶牛胚胎产业集群,力争在胚胎繁育、克隆技术等领域取得更大突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率达98以上。支持法人科技特派员沿产业链开展创业活动,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和创业基地,完成农村科技培训1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户。积极引进农业发展新人才30人,转化新技术30项,推广新成果20项,用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好自治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植保、收获等新机械新产品试点补贴政策。(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科技局、乡村振兴局、财政局各乡镇

(五)增强防范和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能力。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加快补齐农业防灾减灾工程短板,提升抗旱、防汛、防病、防虫、防冻、防冰雹等应急处置能力。立足抗大旱、防长旱,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做好沟渠疏浚以及水库、泵站建设和管护。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岗定责定人。落实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重大动植物疫病分区防控措施在规模养殖场全面推行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做好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及科普宣传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水务局、气象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三、集中精力扶持和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一)推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按照“一产抓特色、二产抓延伸、三产抓转型、整体抓提升”发展要求,大力实施产业提质升级行动,完善产业帮扶政策,压实专班工作责任,着力在“土特产”上下功夫、做文章、见实效。牛奶产业重点推进高产奶牛育种核心技术攻关和蒙牛西北奶产业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等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奶产业基地。力促蒙牛高端奶全产业链百亿集群综合项目全面投产达效,实施中粮饲料二期、优质肉品加工等全产业链项目。肉牛滩羊产业坚持“高端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思路,重点抓好规模养殖、良种繁育、品质打造,建设马家滩滩羊养殖基地。(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养殖基地指挥部办公室、自然资源局、工信局,各乡镇

(二)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牢固树立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项目化思路振兴农业理念,壮大绿色食品加工业新集群,着力构建奶肉粮兼备、农工贸一体、产加销贯通的产业体系。围绕奶产业高质量发展百亿集群,做大中粮饲料、亿美乳制品深加工等项目规模,推动蒙牛、富杨乳制品生产加工等项目全面达产,打造全国一流优质奶源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优质粮食、高端肉制品精深加工,增加多样化、定制化粮油产品生产供给,年屠宰加工能力提高到40万头(只),聚力打造辐射全区的牛羊肉屠宰中心。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和临港产业园区位优势,培育发展航空、高铁特色食品产业(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养殖基地指挥部办公室、工信局各有关乡镇

(三)实施“三品一标”提升行动高层次打造农业品牌,继续支持相关认证费用减免,实施认证补贴,培育绿色、有机、名特优新、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数量10个以上,探索建立国家优质乳、优质大米标准体系,持续擦亮中国十大好吃米饭”“高端奶之乡”“灵武长枣之乡品牌。(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管局各乡镇

(四)培育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围绕发展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旅游标识系统、智慧旅游等项目,依托中北桑葚园、胡家堡渔乐营地、陶家圈农夫乐园、灵河房车露营基地,争创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自治区特色旅游村,办好乡村文化旅游农民丰收节等文化旅游活动,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开展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实施临河商贸经济服务区、崇兴商贸物流重点小城镇、梧桐树综合交易市场等项目,形成一乡一品、一街一貌城乡商贸体系。实施电子商务筑梦行动,打造全民电商直播创业基地,做大做强宁羴源、杞鲜堂、牧飒直播等网红品牌,网络零售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文旅广局、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住建局、商投局、供销社各乡镇

(五)大力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农业特色资源,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梧桐湖水车小镇、灵河房车露营基地一批特色旅游节点和精品旅游路线,拓展提质增效空间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支持符合条件的村建设特色产业园、小微创业园,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农房等建设电商直播、仓储物流和共享创业空间,吸引年轻人回村、城里人进村。加快三产融合、产村融合,支持发展农家乐民宿,壮大文化创意、运动健康、乡村旅游等业态,做强村庄品牌、活动品牌,提倡市场化举办农事节庆、音乐美食等活动。(牵头单位:文旅广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教体局、人社局、商投局、供销社各乡镇

四、紧盯底线任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精准开展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反馈问题整改,紧盯“三类人群”常态化精细化开展“四查四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推动责任落实、政策落实、措施落实、工作落实。开展监测帮扶“五个一”专项行动,做到干部定期排查与部门筛查相结合,大数据平台监测与常态化预警相结合,实现对有返贫致贫风险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确保风险应消尽消,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牵头单位: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办、各帮扶责任单位

(二)重点支持移民村发展。深入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聚焦提高移民和脱贫人口收入,重点加大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产业项目到户到人支持力度,确保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到60%。健全完善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对带动移民和脱贫群众收入增长20%以上的经营主体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资金奖补、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加大重点移民村镇惠农助农项目实施,引进一批产业关联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修订移民致富提升行动方案,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亿元,实施泾兴村设施农业、泾灵村包装加工车间等产业帮扶项目28个,拓宽移民群众就业渠道,打造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社区)2个,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12%(牵头单位: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办

五、集中各方资源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大力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加大村庄公共空间私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整治力度。深化农村垃圾、污水、厕所整治“三大革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运维机制常态化开展厕所问题排查整改组织开展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65%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市处理”收运处置模式,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6%以上。全面推行农村环卫保洁网格化管理,强化农村环卫考核监管,消除卫生脏乱差,提升长效管护水平按照农村“两次六分、四级联动”模式,创建垃圾分类示范村20个,打造美丽宜居村4个、村级公5(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综合执法局、城投公司、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各乡镇)

(二)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实施乡村规划提升行动,加快推动“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编制应用。探索村庄规划动态维护机制,加强村庄规划监督检查。扎实推进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有序推进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建设,新建农村公33.8公里,养护农村公路411公里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实施梧桐树乡干渠边路亮化、崇兴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泾灵南北村包装加工车间建设、沙江村、西渠村奶牛养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崇兴镇、郝家桥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等“十心实事”基础设施工程30项,推动农村居民煤改电10000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持续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增强供电可靠性和电压稳定性。深化“一村一年一事”行动,聚焦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优先安排既方便群众生活又促进生产的建设项目,不断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和人居环境舒适度。(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住建局、水务局、民政局、城投公司、国网灵武供电公司等“十心实事”办理单位,各乡镇)

(三)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计划,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巩固拓展“双减”成果,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快英才高级中学、七中、十一小及十五幼建设,打造特色学校3所、智慧校园示范校2所、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加快健康灵武建设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疫情防控政策,健全农村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科学预防、精准救治,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施医疗惠民计划,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建设县域医疗发展中心及中医康复中心,新改扩建基层医疗机构4家,打造自治区级中医重点科室2个,推进妇幼保健院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市医院升格三乙工作。深化全民健身计划,建设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兜牢社会保障底线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为城乡外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和“铁杆庄稼保”,稳步提高低收入家庭、生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水平,完善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和异地就医结算制度,动态调整低保标准。实施“一老一小”幸福养育计划,探索“物业+养老”“家院融合”服务模式,建设公立托育、老年医康养综合照护中心和智慧养老平台,新建崇兴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农村社会救助兜底政策总体稳定。实施农村妇女素质提升计划和巾帼健康行动。(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教体局、卫健局、人社局、民政局、医保局、残联、妇联,各乡镇)  

(四)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实施农业物联网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等工程,创新发展“云农场”等网络经营模式,以数字化助力农业现代化。探索构建服务不同群体的多元化、多层次的现代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加5G基站建设,推动5G网络向乡村延伸覆盖。实施好“百兆乡村”“4G乡村”工程,实现千兆光纤网络重点村覆盖率达95%,行政村通5G比例达到80%。加大村级“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推行“一网通办”,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加快养殖基地数字化改造,鼓励乡镇挖掘本地标志好物、原创优品,借助互联网扩大销售,培育打造“宁夏滩羊”“灵武长枣”等一批网销品牌。(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工信局、商投局、供销社、审批局,各乡镇)  

(五)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常态化推进污染防治达效持续开展“五水共治”行动,严格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合执法机制,重点入黄水质稳定在Ⅳ类以上,确保黄河灵武断面水质稳定Ⅱ类进出,全域创建示范河湖。持续开展“六废联治”行动,推进圣友德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封场项目建设,规模养殖粪污综合处理率、危废安全处置率均达100%系统化推进生态修复增效统筹环境污染协同治理,实施河滩地生态廊道、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项目,守护好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实施黄河流域(灵武段)入黄支流水生态修复工程,构建河畅岸绿的生态廊道。完成森林资源管31.1万亩,河滩地修复2.9万亩,草原生态修复2万亩,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50%以上,筑牢宁夏东部生态屏障。严格落实“双碳”“双控”目标,深入推进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实施农村居民清洁供暖改造3.2万户。常态化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主题宣传实践月”活动实施“林长+生态警长”机制,全面推进“生态警务”。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健全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和秸秆综合资源化利用长效机制。(牵头单位: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水务局,各乡镇)

六、聚焦中心任务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一)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农村居民和移民收入提升行动,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农民增13条和农民工就业创业15条政策措施。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引导园区、帮扶车间、中小微企业等就业平台吸纳就业,对吸纳一定数量就业的按政策给予资金补贴。推进有组织有计划转移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妇女创业贷款、创业培训等方面政策举措,统筹用好乡村公益性岗位。及时足额兑付财政直补、保险信贷等各项转移性补贴,确保应发尽发,推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人社局、财政局、融资担保公司、妇联各乡镇

(二)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小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让小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探索创新企业垫底经营、农户出地出力、单价梯次递增、村组比例持股的“村集体经济+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促进特色种植规模化连片发展。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探索“企业有偿垫付成本、农户照章种管、产值协商保底、市场共同考察、产品完全回收”新模式,让农民跟着先进学、跟着先进干、跟着先进赚。继续开展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建设,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支持开展农业单环节、多环节和全程托管服务,实现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庭院经济等,促进农民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文旅广局、商投局、供销社各乡镇

(三)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坚持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实施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再延30年试点工作,确保农户原有承包权保持稳定、顺利延包。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闲置宅基地有偿使用和退出机制,推动土地资源盘活增值。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运行、民主决策、风险防范、监督考核等机制,建设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信息服务平台。实行“五个一”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模式,完善“村党支部+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监会”“四位一体”管理运营机制,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监督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党建引领,制定一村一策多村一体产业发展计划,注重在优势特色产业链上谋划集体经济项目整合优势资源做大做强推动特色产业抱团式发展推行党支部+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等模式,通过村党组织成员领办、创办或入股、引进龙头企业,推动农民收入和集体收入双提升培育一批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党员致富带头人和党员群众利益联结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打造乡村党建共同体,力争80%以上的村都有特色优势产业。突出项目带动,安排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专项资金,扶持带动一批集体经济强村。做大聚力工程撬动更多资本流入村级集体经济建设领域。积极开展区域党建共同体试点,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村数量突破50%,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村数量突破25%,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总量同比增长30%以上。(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财政局、融资担保公司,各乡镇

七、深化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实施基层党建提质增效“两抓两增”工程。持续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帮助乡镇出思路、定规划。深入实施发现一批产业带头人、选聘一批退役军人、找回一批在外发展优秀人才、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大学生“四个一批”进班子计划,不断提升村“两委”班子能力素质。持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所有行政村乡村事务专干全覆盖,梯次培养进入村“两委”班子。实施村级后备干部培养计划,每个村储备3名以上后备力量。加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到村任职选调生管理,确保在职在岗发挥作用。对干出成绩、群众公认的驻村干部、到村任职选调生优选提拔重用;对身下心不下、不尽责、不胜任的予以召回和撤换,3年内不得提拔晋升职务职级。实施“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计划”,着力提升干部“三农”工作本领。全面推行村干部“导师帮带制”,建立乡带村、强带弱、老带新等帮带机制,为每名换届新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确1名帮带导师,指导帮助其适应岗位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监督,开展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整治。(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各乡镇

(二)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创建自治区乡村治理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为抓手,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机制,构建“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推进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互联网+网格化”治理模式,提升服务管理效能。聚焦“四有四化”,实现“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一条龙调处、一揽子化解”实战化运行和公共资源集中融合、矛盾纠纷快速调处、公共服务一站办理。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依法完善村规民约和自治章程,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制度,持续强化农村集体“三资”“三务”监管公开。全面推广清单制、积分制,修订完善村级小微权力清单,推广应用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行“一村一辅警”“警民联防”建设,不断完善乡村人民调解网建设。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加大“一村一法律顾问”成效督导。支持法律服务机构在农村开展法律巡回服务,引导群众自觉依法办事、依规办事。(牵头单位:司法局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纪委监委、市委政法委、民政局、公安局,各乡镇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身边好人等选树活动,健全城乡一体、普惠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四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共享阅读服务点等基础设施,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大院、乡村文化大舞台,培育一批乡村文艺骨干,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举办“美丽乡村·文化大集”“幸福灵武舞起来”等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成特色农民文化大院3个、乡村文化大舞台5个,打造城乡居民“15分钟文化服务圈”。持续开展“文化惠民 四送六进”,“送戏下乡”100场次。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进文明素养提升“十大行动”,开展公益帮扶、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让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市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85%建立村规民约奖惩机制,制定奖惩措施,有效发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作用,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新风正气,助力乡风文明。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责任单位:文旅广局、农业农村局、民政局、市委统战部、公安局,各乡镇

八、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2023整合各类涉农财政资7.2亿元用于“三农”事业发展,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10.85%以上。通过土地整治方式获得的结余建设用地和补充耕地指标优先用于农村产业用地需求。强化“四争”工作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获得更多中央及自治区支持。探索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积极参与。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加大对产业的融资担保和财政贴息。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基于农业农村大数据信息共享的免抵押免担保信贷产品开展农业设施抵押贷款试点。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开展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安排政策性农业保险资9000余万元,降低农民投入风险,保障农民种植利益。鼓励保险公司探索开展完全成本保险、价格保险、灾害保险等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不断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抗灾抗害能力。(牵头单位: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公安局人民银行灵武支行、融资担保公司各乡镇  

(二)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用好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平台和才俊兴灵政策,发挥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农学院等高校合作的辐射带动作用,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通过订单式培养、套餐制培训、导师帮带等形式引育培养一批农业生产经营、乡村科技服务人才,实现有产业的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鼓励农技推广人员领办农业重大实用技术推广项目,享受相应成果收益。实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计划,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资源配置、课程设置,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开设畜牧养殖、动物疫病防治、现代纺织、设施农业等特色专业和紧缺工种培训,培养急需专业人才,实现订单培养、育训结合,3-5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做好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新型职业农民300名。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和青年人才开发行动。(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人社局、教体局、卫健局、妇联、团委,各乡镇

(三)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构建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发展格局。以开展“三强三美”行动(经济强县区、强镇乡、强村,美丽县城、美丽城镇、美丽乡村)为抓手,打造临河、东2个城乡融合发展示范乡镇。推进县域内农民工就地就近市民化,建立县城教育、就业创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与常住人口挂钩机制,强化教育医疗等领域编制配备保障,确保农民工等非户籍常住人口与县城居民享有同等公共服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与农业转移人口挂钩机制,健全城镇新增建设用地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全面落实财政、土地等支持政策。(牵头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责任单位:教体局、人社局、卫健局、住建局、编办、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压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责任。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坚持五级书记齐抓乡村振兴工作,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乡村工作体系。统筹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综合考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强化实绩考核结果运用,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两榜四机制”运用的重要依据。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扬实事求是作风,落实为基层减负各项要求,严肃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加快创建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县(市)。(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责任单位: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街道办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