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81-117/2021-00482 文  号 灵党农办发〔2021〕15号 生成日期 2021-09-26
责任部门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所属“五公开” 管理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关于印发《灵武市2021年度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现将《灵武市2021年度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相关要求,认真抓好工作落实。


                                                                           中共灵武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9月24日

(此件公开发布)


灵武市2021年度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根据自治区、银川市对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为切实抓好我市2021年度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着力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增强水利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好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及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中央新时代治水思路,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战略定力、更实工作举措,坚决扛起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重任,加快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坚持“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综合治理”的原则,完善创新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黄河杯”竞赛活动,通过农田建设与黄河流域先行区、与镇村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与农业产业布局及与农村水、气、土污染治理相结合。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重点工作,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防汛抗旱能力、促进民生生活改善、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动员各方力量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保障全市粮食安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提高农民收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目标是:突出重点,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抓手,以“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整治和美丽村庄绿化、农村路网、农村污水等方面统筹兼顾,打造综合示范样板区,力争自治区“黄河杯”竞赛一等奖。通过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水利工程综合整治,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控制灌溉面积、完善灌排体系、倒逼结构调整,打造高效节水现代化生态灌区示范区,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三、总体布局

按照国家粮食安全总体规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自治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指挥部2021年至2025年整治片区要覆盖灌区所有土地,实现五年全覆盖的建设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为统揽,重点抓好银西高铁、银西高速、古青高速、滨河大道等主干道路两侧环境治理和沟、渠、湖、水系等水域清淤治理,全面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河湖长制、生态绿化、农业污染防治四大任务的落实。2021年全市计划整治高标准片区17个,总面积15.89万亩(其中:重点治理6个片区,面积7.04万亩;巩固提升11个片区,面积8.85万亩)。为促进各乡镇以示范样板区为看点,在全市范围内形成“看点串线连片”格局,争取自治区“黄河杯”竞赛一等奖。设立“以奖代补”资金,用于奖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绩突出的乡镇和农林场。

四、工作任务

(一)持之以恒抓好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加大“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整治配套力度,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灌、排、行”难及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

1.规划整治17个片区,总面积15.89万亩。其中:重点治理6个片区,总面积7.04万亩,其中:梧桐树乡2.0万亩,郝家桥镇1.5万亩,崇兴镇1.6万亩,东塔镇0.3万亩,白土岗乡1.5万亩,灵武农场0.14万亩;巩固提升11个片区,总面积8.85万亩。其中:梧桐树乡1.0万亩,郝家桥镇1.6万亩,崇兴镇1.0万亩,临河镇0.5万亩,东塔镇0.8万亩,白土岗乡1.5万亩,马家滩镇0.3万亩,灵武农场2.0万亩,大泉林场0.15万亩。全市沟道清淤1255.3公里,清挖渠道1303公里;整修田间道路168公里,动用土方149.87万方,劳动力62.58万工日,投入机械2.63万台班;修枝抚育12.47万株,涂红刷白12.47万株。

2.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32万亩。计划砌护渠道116.48公里,配套渠道建筑物301座,新建畦田口4927座。治理沟道11.66公里,配套沟道建筑物145座。土壤改良12000亩(其中机深翻4000亩,秸秆还田2000亩,机深翻+秸秆还田1000亩,机深翻+增施有机肥5000亩),激光平地6000亩,补植新疆杨580棵。

3.实施一批重点灌排骨干供水、水土保持工程。包括郝家桥镇吴家湖村甘渠、关渠村大篮子沟改造工程,临河镇天池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砌护渠道2.86km,配套渠道建筑物66座,清淤治理沟道1.81km,提升改造高效节水灌溉576亩,铺设田间管道8.38km, 新打机井2眼,配套过滤首部2台套。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4平方公里,栽植经果林43.38公顷,乔木林6.62公顷,封育治理植被面积954公顷;新建泵站1座,铺设供水主管道19.58公里,输水管线配套阀井建筑物137座;修建生产道路10.1公里,封育宣传牌5座。

4.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工程。全市秋翻地任务25.4万亩(其中:机深翻16万亩,秋施肥11.5万亩,秸秆还田13.5万亩,增施有机肥11.5万亩),指导好2.2万亩设施农业冬季生产,做好秋冬季畜禽补栏和疫情防控工作。

5.突出干群共建,营造全社会参与农建的氛围。在充分发动群众的同时,发动全市机关干部积极投入农建工作,深入乡村投入义务劳动,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推进现代农业工作向绿色高质高效发展。

6.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已建设完成的高效节水区、扬水灌区及自流灌区基础条件好的支干渠灌域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探索适合我市条件且可复制、易推广的改革模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

7.对损毁工程修复及农业道路维修。全市各乡镇按照整村、整灌域推进的思路,结合秋农田基本建设工作进行,市人民政府计划安排2020年银川市“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总体布局。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灌、排、行难及基础设施薄弱等突出问题。

计划总投资7153.1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35万元,自治区配套2642.43万元,地方财政配套541.02万元,群众和社会资本投入2434.72万元,设立“以奖代补”资金。                                          

(二)坚持不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与秋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全域治理、全民参与、着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抓农村垃圾治理。市综合执法局加强对第三方环卫保洁运维公司的监督考核,完善环卫清扫保洁、垃圾转运处理、运营维护机构队伍和运行体系。进一步细化集镇区域、村庄、村连接路、沟渠等区域工作标准,强化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大力推进“两次六分、四级联动” 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继续在18个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源头家庭分类投放,中端收集员用两分类车每天定时上门分类收运,末端实施分类处置。

二是抓“厕所革命”。各乡镇要加快施工进度,务必于9月底前完成今年自治区下达农村户厕改造任务200户任务,于10月底完成8座公厕建设任务。要严格按照《灵武市农村户厕问题摸排工作方案》要求,加大农村户厕问题摸排整改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市城投公司要加快推进农村户厕、公厕市场化运维招标进度,尽快建立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村厕所服务运营机制,做到有制度管护、有资金维护、有人员看护。

三是抓村容村貌提升。各乡镇、农林场要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农户参与“收拾屋子、打扫院子、整治村子”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切实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着力推动村容村貌持续提升。

四是抓乡村建设。各乡镇要坚持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产业发展、村庄布局、庄点建设、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有效衔接。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工作思路,统筹整合污水治理、道路硬化、厕所革命、农田建设、庄点建设等各类项目资金,大力实施村庄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打造白土岗特色小镇、7个特色村庄(含3个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16个中心村庄建设。市住建局要全力督促各乡镇全面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确保完成建设任务。

(三)全力以赴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协同抓好污染治理,采取系统治理,统筹规划,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治理。采取源头治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资源利用、扩大环境容量,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适应、相协调。加强农业农村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面关闭搬迁禁养区畜禽养殖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扩大有机肥替代示范。2021年主要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化肥利用率达到40%以上;病虫害统防统治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1%以上。农用残膜回收率达到87%,全市畜禽粪污染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严禁养殖场向外排污。

1.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按照“能集中不分散、能大集中不小集中”原则,积极将城镇周边村庄排放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处理。对农村污水处理进行提标改造,并引入第三方公司管理运维,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灵武市境内6座污水处理终端(AAO+MBR工艺)进行提标改造。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将各村污水纳入镇污水管网,并封堵污水直排口580处进行集中处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处理,建立名册台账,统筹农村生活污水、畜禽粪污水产养殖、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2.强化网格化管理,确保责任落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加大对各乡镇秸秆禁烧工作督查力度,严查焚烧秸秆现象。各乡镇严格按照“属地管理、源头控制”要求,进一步完善秸秆禁烧工作网格化管理,建立起市、乡、村、队四级管理网格。

3.集中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市工信局牵头,坚持源头治理与集中攻坚并重,扎实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规范运营管理,实现“散乱污”企业全面动态清零。对辖区内“散乱污”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确保不留死角,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资质及存在污染的企业予以取缔。坚决杜绝已取缔的企业死灰复燃或异地转移,确保“散乱污”整治动态清零。

(四)开展河长制河畅行动。市水务局牵头,各乡镇配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扎实推进主干沟道水环境治理,确保水面无漂浮物、河道两岸无干树枝、白色垃圾、排水沟无直排生活用水,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坚持守河有责、守河尽责,进一步完善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一河(湖)一档”,落实“一河(湖)一策”,压实各级河湖长对河湖管理的组织领导责任,齐抓共管、合力推动、高效运转的联动推进格局。开展“四大节水行动”。持续开展“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节水行动,大力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3以上,重点行业规上节水型企业达到70%,节水型机关达到95%,节水型事业单位达到85%。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河湖“清四乱”整治任务,杜绝河湖乱建、乱占、乱倒、乱采等“四乱”现象。依法取缔关停农户生活污水、小作坊、小微企业等非法河湖直排口,农村集中污水处理站、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防控,龙徐沟、东干沟、排水总干沟、南干沟、大河子沟、西大沟等重点入黄排水沟水质达到Ⅳ类以上,大河子沟、水洞沟等县界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率达到80%以上,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推进河湖水域岸线划界确权。完成重点河湖管理范围划界确权。加快建设河湖划界确权管理信息系统,推进与河长制综合信息平台互通共享。加强水环境治理。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及直接入河湖排污口监管。持续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加大对城乡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监管,按照一级A稳定达标排放标准实现在线监测全覆盖,健全城乡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第三方抽检制度,对超标排放单位和企业从重从严处罚。加强水生态建设。实施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加强黄河流域滩涂、湖泊等各类湿地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加强湿地第三方运营监督,入黄口水质达到Ⅳ类以上。

五、进度安排

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自8月1日启动,11月30日结束,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8月1日-8月25日)各乡镇、部门成立组织机构,层层动员部署,制定202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案,细化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二)组织实施(8月25日-10月30日)召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环境整治动员会议,组织发动全市机关干部和群众按照确定的重点片区规模、任务及目标,全面完成农田水利建设、河湖长制、生态绿化、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任务。

(三)自查自验(11月1日-11月15日)做好收尾、整修工作,完善资料,迎接自治区和银川市验收。

(四)考核验收(11月15日—11月30日)市农建指挥部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各乡镇、部门进行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确保质量。建立健全奖罚措施,制定考核细则,执行以奖代补机制。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求,统筹做好沟渠清理整治,明确任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早动员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切实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真抓实干,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动一级。要建立完善农民投工投劳、监督的管理制度,统一安排,确保质量和规模,打造示范方精品工程,达到建设一片、见效一片、带动一片。倒排工期压实任务,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克服一切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二)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考虑长远规划,做到“四个”结合,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结合起来;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与污染防治攻坚战结合起来;与河湖环境整治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好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要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定时间、定奖惩,做到一个规划抓到底,一个标准验到底,一个片区干到底。

(三)督导问责,强化成效。成立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小组。负责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各乡镇及有关部门落实好具体工作。督查小组要切实履行督导、协调、问责职能,建立跟踪督查制度,实行“一周一督查一通报、半月一评比”机制,加强对农田水利建设、河湖长制、生态绿化、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污染防治等6项任务的督查,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通报,同时将督查结果作为兑现奖惩、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广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宣传、悬挂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农田水利建设氛围,迅速掀起大干快上、冲刺攻坚的热潮。引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农田水利、生态绿化、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