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直属机构信息公开>灵武市农业农村局>信息公开目录>部门文件
索 引 号: | 11640112MB1648079W/2024-00326 | 效力状态: | 有效 |
---|---|---|---|
发布机构: |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4-07-05 |
责任部门: |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 | 发布日期: | 2024-07-05 |
名 称: |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农林场:
现将《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2.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技术小组成员
3.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6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
为全面做好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工作,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完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和技术体系,规范秸秆资源台账,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根据自治区农业农村厅《2024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现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秸秆科学还田,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健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秸秆资源台账,强化科技服务保障。形成一批可持续运行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利用机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24年,我市紧紧围绕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创新秸秆养畜利用模式,完善秸秆离田、收储、配送、加工、利用市场运行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计划开展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秸秆捡拾打捆作业;打造秸秆草制品加工产业化模式1套;进一步完善秸秆收储配送中心数字化平台和功能建设;开展水稻、玉米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加强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强化秸秆综合利用宣传和技术指导。2024年我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2%以上。
三、项目实施主体
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公开招标遴选方式确定。
四、重点任务
(一)强化秸秆离田高效利用。积极支持培育秸秆收、储、运、销、用市场主体,提高秸秆打捆离田收集利用率,示范推广高效收储运设施设备,降低离田成本。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元高效利用技术,充分发挥秸秆收、储、运、加工利用市场主体作用,因地制宜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促进秸秆转化增值。
1.开展秸秆养畜利用。鼓励秸秆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支持秸秆捡拾打捆、储存运输、加工转化等饲料化作业。积极推广秸秆捡拾打捆技术,通过机械揉搓丝化、清选除尘,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提升秸秆在种养循环中的纽带作用;鼓励企业通过回收秸秆、杂草进行粉碎、拉运,采用化学或生物酶解等方法制备生产加工牛羊秸秆颗粒饲草、苜蓿颗粒饲草等,形成颗粒饲草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2.推广秸秆清洁取暖。支持以利用木质素充当黏合剂,将松散细碎具有一定粒度的秸秆挤压成粒状燃料生产,实现秸秆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大力推广以绿色低碳为导向的秸秆颗粒燃料利用技术,提高颗粒燃料使用量,降低硫氧化物等污染物地排放,减轻对环境地污染。
(二)推进秸秆科学还田沃土。因地制宜推进秸秆就近科学还田,巩固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减少秸秆焚烧污染,实现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通过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实现秸秆肥料化利用,不断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有效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三)加强资源台账建设。开展秸秆资源调查,进一步规范调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切实摸清秸秆资源底数,在时限内通过“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系统”,完成2024年度全市农作物秸秆产生和利用数据报送。
(四)开展监测评价体系。开展玉米、水稻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完善监测评价体系,准确填报《农作物草谷比与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系统》,为秸秆资源台账关键系数调查核算提供基础支撑。
(五)构建产业化利用长效机制。培育一批秸秆利用经营主体,发挥区域产业集聚效应。实施政策扶持措施,引导企业进入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挥企业最大效益,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完善秸秆收储、配送、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和新模式,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
1.培育市场化主体。完善秸秆配送社会化服务体系,规范配送组织,实现秸秆资源有效利用。建设1个秸秆饲料化配送中心,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玉米黄贮等饲草配送,逐步形成收、储、加、销、供等一体化秸秆综合利用体系模式,推动秸秆产业发展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2.打造产业化模式。围绕秸秆原料化利用,不断进行创新实践,打造秸秆草编业离田高效利用产业化模式。通过利用水稻、小麦、玉米秸秆及芦苇、蒲草等秸秆,生产草袋、草绳、草帘、草砖、草支垫、草制工艺品等,提高秸秆产出值,增加农户收入。
五、资金安排及补贴标准
(一)资金安排
项目资金200万元,其中: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作业补贴152万元;秸秆机械捡拾打捆补贴12万元,秸秆颗粒饲草料加工销售补贴5万元;秸秆清洁取暖颗粒燃料加工销售补贴3万元;开展水稻、玉米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补贴10万元;培育市场化主体秸秆饲草配送中心补贴10万元;打造秸秆草编加工产业化模式补贴8万元。(详见附件:2024年灵武市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资金使用计划表)
(二)补贴内容及标准
1.完成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作业3.8万亩,每亩补贴40元;完成秸秆机械化捡拾打捆作业0.6万亩,每亩补贴20元。
2.开展秸秆饲料加工利用补贴,利用玉米秸秆、杂草、苜蓿等加工销售颗粒饲料2500吨,每吨补贴20元。
3.开展秸秆清洁取暖加工利用补贴,加工销售生物质颗粒燃料1500吨,每吨补贴20元。
4.开展水稻、玉米草谷比、秸秆可收集系数监测,补贴10万元。
5.完善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收储运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配送饲草5000吨,每吨补贴20元。
6.打造秸秆草编加工产业化模式,加工销售草制品4000吨,每吨补贴20元。
(三)资金兑付
补贴资金实行“先作业后补贴、先公示后兑现”的原则。市农业农村局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验收通过后,对项目验收结果和项目资金兑付情况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兑付项目补贴资金。
六、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2024年灵武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领导小组。
组 长:谢 刚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保国栋 灵武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李 凯 灵武市东塔镇副镇长
王 峰 灵武市崇兴镇副镇长
范 存 灵武市郝家桥镇副镇长
王志国 灵武市临河镇副镇长
杨亚东 灵武市马家滩镇副镇长
孙 旭 灵武市白土岗乡副乡长
王 波 灵武市梧桐树乡副乡长
唐卫宏 灵武市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唐卫宏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各项工作协调和任务落实。
(二)抓好项目管理。强化项目实施主体责任,签订作业协议,明确实施面积、作业地点、时间及生产销售数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项目管理人员要加大项目实施监管力度,全方位开展项目指导督查工作,对作业情况进行抽查核实。秸秆机械化深翻还田及秸秆机械捡拾打捆面积,以农机精准作业远程监测设备记录数据为准,防止虚报作业数量,套取项目资金等违规现象发生。
(三)推动信息公开。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要求,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项目各类信息,做到公正透明。严肃工作纪律,规范项目运行,实行阳光操作,加大信息公开执行情况地督促检查,主动接受财政、纪委、审计及社会地监督,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规范有序推进,提高信息公开水平。
(四)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站、微信等新媒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宣传。提高农民秸秆综合利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杜绝焚烧秸秆现象发生。
(五)探索创新总结经验。以技术创新为动力,探索建立可推广、可持续的秸秆高效利用机制,引导秸秆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认真总结项目好的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分层次、分环节、分对象组织开展经验交流和现场观摩,强化示范带动,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七、强化绩效考评
加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的绩效考评机制,将目标组织管理、项目实施、完成指标、效益分析等情况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切实将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公示确认、资金兑付等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