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灵武市民政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3-19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灵武市民政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

年度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指导下,我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根据《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文件相关要求,稳步推进各项法治政府建设任务。依法履行城乡社会救助、社区社团治理婚姻登记、区划地名和殡葬管理等社会事务政府职能,全面推进全市民政系统法治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任务

一是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灵武市民政局党组决策事项督办制度(试行)》,市纪委监委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组长常态化列席民政局党组会议、专题会议以监督“三重一大”为抓手,紧盯“事前报备审核、事中参与监督、事后跟踪问效”关键环节,确保“三重一大”事项不越“红线”不踩“底线”。

二是发挥法律顾问积极作用,确保合同签订规范合法,推进工作专业化。聘请专职法务审核律师,对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合同涉及社会稳定的重要事项、重大突发事件、疑难信访案件等送请政府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审核意见,确保民政各项工作依法进行。2024律师共审查合同88邀请律师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次,无行政诉讼案件。

三是增强政府信息公开意识。不断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拓展公开内容和范围,不断加强日常管理,设立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积极主动做好信息公开维护、更新和报送工作。2024年以来,每月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相关工作动态,累计公开政府信息40余条,微博公示宣传89网络媒体信息发布严格遵守“三审三校”制度,保证发布信息合规准确,方便群众及时查阅信息“美丽灵武”“灵武民政”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公开发布“关于受理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整治问题监督举报”等公告,并在民政局门口设立“举报箱”,通过“监督电话”、“邮箱”、“举报箱”等多种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四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按照“三统一”制度要求,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确保文件制定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把广泛征求意见作为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重点内容,明确1名同志为法制审核人员,规范性文件严格按程序审签,强化决策风险控制,提高规范性文件的可执行性、可操作性。2024制定并提请市政府印发《灵武市2024年社会救助对象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实施方案(审议稿)》《灵武市社会救助领域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灵武市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灵武市城市社区网格员招聘办法(试行)》、《灵武市农村留守和困境儿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灵武市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考核细则》等文件,进一步推进民政工作提质增效。

(二)依法履行民政职责。

一是依法履职,兜牢为民服务保障网。将法治民政建设作为履职尽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政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聚焦“一老一小”群体。为全市3.6万名老年人购买每人6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居家上门养老服务2.39万人次,完成500户的家庭适老化改造。788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建档,完成监护评估2146人次。稳步提升社会救助标准,足额按时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2024年共有17653名困难群众享受各类社会救助政策,动态调整各类社会救助享受人员3581人,全年发放社会救助资金及补贴9856.51万元。

二是依法行政,当好便民服务勤务员。进一步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普法宣传,让知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投资295余万元,建设总面积1320平方米的新时代婚姻登记中心,“缘定三生 情定灵州”为主题,布局“四室二厅一馆一场”功能区,打造婚俗文化馆,建设新时代婚俗文化广场,倡树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促进婚姻幸福、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唱响婚俗新风主旋律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持续提升婚姻登记“跨省通办”水平“520”、七夕节进行文明婚俗宣传,引导新人树立文明节俭的婚恋观组织召开“抵制高额彩礼 深化移风易俗”专题培训班1次开展文明婚俗宣传4场次,发放宣传彩页600余份,调解婚姻家庭矛盾纠纷1354对,成功调解666对,接受婚姻咨询380人次,进一步提高婚姻纠纷调解专业能力和水平。全年累计行政确认1738件,建立行政确认案卷1738卷。倡导殡葬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制定出台《灵武市殡葬服务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班,协同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等部门实施殡葬领域跨部门综合监管,查处殡葬用品商家5个,督促整改问题9项

三是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守住监督管理安全线。完善执法制度。结合实际完善对本部门的权责清单进行动态调整和更新,修订完善普法责任制“四清单一办法”,制定并公示《灵武市民政局行政执法事项目录》,做到执法信息公开透明、执法全过程留痕、执法决定合法有效。加强执法人员管理。完善《民政局行政执法人员清单》,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对4名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纳入动态管理。开展“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自查评估”工作认真梳理、核实和统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配套制度机制建立情况以及有关行政执法数据,补齐短板、强化弱项,不断提高行政执法的规范化水平。

二、上一年度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组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通过党组会议、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干部周例会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民政实际,切实加强党对民政法治工作的领导,为全市民政领域加强宪法实施、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民政执法公平正义、加快法治民政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2024年通过建立完善“党组领学、中心组研学、个人自学”学习格局,组织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0余次,学习各类法律法规70余次,参观警示教育基地3组织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信访工作条例宣传”、“民法典宣传”及“12·4宪法宣传周”等活动把民政领域的法律法规,以文本、流程图、漫画、视频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宣传解读同时在广场、社区及各类民政服务机构开展讲座40余次,发放宣传折页上千份,全年84辆出租车电子屏上持续滚动宣传民政政策,积极宣传引导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理解和认知法律法规知识,营造“人人学法,人人懂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切实履行推进法治政府第一责任人职责局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做到法治建设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推动民政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年安排部署民政系统法治建设3次,听取报告5次。调整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主要负责人带头讲法3次,在党组会、支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类会议上带领学法20次。全年无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与行政复议情况。“宪法宣传周”组织开展专题学习、集中宣传应知应会法律知识测试等活动,进一步阐释并领会新时代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内涵和意义。局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干部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中参考率、合格率均达99%以上,有效提高了民政系统领导干部学法懂法、依法办事能力。

三、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我局在法治政府建设上取得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民政执法力量不足。民政部门工作涉及面广,缺乏法律类专业人才,面对社会组织、养老机构、殡葬、区划地名、社会组织领域,法制工作人员力量薄弱,在民政事务管理上存在用行政手段代替执法监管的情况,执法工作受到限制。

二是法治宣传形式有待创新。普法宣传形式相对单一,深入群众程度有限,需要更多开展立体化、互动式的法治宣传,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吃透精神、践行要求,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增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配备数量,继续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内容,持续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贯彻。

(二)完善执法队伍建设,补充执法力量。按照现有执法人员配备情况,不足以完成相关行政执法任务要求,也无力提升精细化执法水平,下一步应主动与市司法局、市委编办对接,梳理可执法人员名单,提升执法证申领考试人数,完整配备民政各责任领域执法力量。

(二)创新普法方式。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切实可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措施,营造全民学法良好氛围。紧扣“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普法思路,创新普法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新兴宣传载体,持续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