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81-104/2018-92404 文  号 灵科发〔2017〕61号 生成日期 2017-10-26
责任部门 灵武市科技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所属“五公开” 执行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科技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科技局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科技认真贯彻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建设科技强市的奋斗目标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大事实事工作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灵武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大事、实事”工作任务

1、落实“上争资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组织申报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11项;自治区人才项目及人才奖励和补助资金项目4项;自治区知识产权专利补助项目20项;科技金融专项10项;银川市重点科技创新项目41项;科技惠民项目5项;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2项;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项目2项;科技创新后补助引导项目7项银川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经费补助项目7项;组织申报9个项目储备入库2018年“东西部合作”项目目前,落实自治区、银川市项目资金730.75万元。政府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年度完成科技支出8000万元,较上年增长30%,撬动企业增加资金投入开展自主研发,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71%(R&D)。我局招商引资企业宁夏永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筹建的“灵武电商汽车物流产业园”项目,已完成投资3330万元,新增企业宁夏广庆食品有限公司投资项目1350万元,目前我局已完成招商引资4680万元。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倍增工程,加快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家、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31家。今年以来,已组织成丰工贸、万殷机械、瑞银金属3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办公室已审核结束,申报资料已上报科技部备案审查;指导我市15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目前项目经过评审,进入评委会评议阶段,我局将继续跟进项目进展,确保完成新增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任务;组织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制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中玺枣业、沁荣生物科技2家企业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组织昊王米业申报银川市“众创空间”,组织昊王米业、农利达、银湖公司申报科技部“星创天地”,目前正等待评审。

3、开展对外合作,实现借智发展。依托成立的现代纺织产业等5个专家服务团,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攻克制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4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6项、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5项。组织恒辉油气等6家工业企业、宁夏沃源犇牛农牧专业合作社等5家法人科技特派员申报我市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备案项目。瑞银科技、金太阳药业15家企业与天津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北方民族大学等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先后组织大型产学研对接、科技洽谈、合作、交流会议20多次,年内完成攻克制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7项。

4、强化科技服务,推动脱贫攻坚。科技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利用科技特派员等资源,以泾灵新村、泾兴村奶牛养殖、蔬菜种植、黑枸杞种植产业为依托,聘请区市种养殖领域专家,开展适合移民群众生产发展的产业培训,通过培训让移民群众掌握农业实用技能。12名科技特派员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先后引进新技术、新品种21实施马兴云、黄广霞肉牛养殖园区2个,史进、司春亮种植辣椒、黑枸杞等特色作物570亩,建立科技示范户68户,撬动其它各部门的项目资金达400万元。我局为泾兴村13户扶贫户提供苗720只,发放3只、饲料500斤,通过养殖增加收入;介绍3户青壮年到银川、平吉堡、红寺堡进行长期务工,4户到宁东、白土岗打零工,保证家家有事做,户户有活干,今年计划脱贫的8户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已超过4000元,最高达7000元。

二、夯实科技工作基础,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自治区科技管理改革,提升我市科技金融整体工作水平。按照自治区关于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文件要求,加快融入银川市科技与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我局申请市政府设立400万元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待资金运作模式建立完毕,将为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助力我市中小微企业发展。同时,组织我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项目入库8家,为企业获批贷款额度10750万元;科技金融专项获批4项,企业实际贷款3500万元,贴息139万元。二是积极组织本单位职工和企业科技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组织科技局3名干部职工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业务培训,了解全国各地科技工作动态和科技发展方向,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举办提升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培训班1期,培训科技特派员80人;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组织我市20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知识产权专利补助项目;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2期;引进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1家,联合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申报、挖掘、储备专利提供全程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共授权专利55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46件,外观设计1件。

三、加强队伍管理,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一是对原有219名科技特派员进行动态调整,保留184名能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创新创业人员,同时增选29名纳入第十一批科技特派员队伍,经调整纳新后科技特派员人数共计213名二是组织泉茗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法人科技特派员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获批项目资金40万元。年初科技局、财政局经认真调查摸底研究,对灵武市临河滨河长枣专业合作社20个投资较大,示范带动性强,效益明显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进行备案,并与10月份组织专家组对备案项目进行考核验收,经专家组验收评定,2017年备案的20个科技特派员项目19个通过验收三是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选择15名社会影响大、服务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为自治区“三区”人才,示范带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送科技下乡、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共培训农民40期200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生态移民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移民20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0户。五是创新宣传方式,我局联合灵武市文广局,在灵武电视台、美丽灵武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我是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下基层》专栏10名科技特派员、8名三区人才创业成效、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进行系列报道,以点带面,营造浓厚的全民创业氛围。

四、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科普宣传

启动主题为“科技强国  创新圆梦”科技周活动,组织开展了集中科普宣传活动,科技(地震)、科协、农牧、卫生与计生、市场管理、安监、环保等16个部门和部分重点企业向广大市民展示了近年来我市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开展了空气质量、食品安全、医疗服务、生态环保、应急避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计划生育、节约用水、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活动,发放宣传彩页2600余份,发放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册1000余份,发送防震减灾围裙300个,开展技术咨询和法律、医疗服务700多人次。科技活动周期间结合我市开展的“五送两带一帮”主题实践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人员、科普志愿者和大学生科普服务队等深入学校、社区、企业和农村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重点对泾兴村移民和各乡镇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丰富群众的科普知识,宣传创新创业科技方针政策,营造加快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震情观念  ,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一是坚持召开震情会商会全年完成周会商24次、月会商12次,年中会商2次,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总结分析震情监测情况,结合宏、微观异常情况做出震情趋势判定意见。二是利用实用化攻关程序和GIS地震预报分析软件,对2017年的地震预测、杨洪桥井水位和电磁波资料进行动态跟踪分析,全面分析研究吴灵地区地震活动特征,重点对吴灵地区及邻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专题分析研究。三是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5月12日,在市五中举行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习活动。演习内容包括避险、疏散、撤离、自救互救、震后应急预案启动程序、学校救援队现场演示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搜救、民政救灾等。演习活动进一步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达到了以练为战的预期目标。四是积极推进地震安全示范点创建工作,完成创建灵武市天然气公司和兴业社区为银川市地震安全示范点,水木灵州社区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谢家井社区为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五是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突出“防震减灾,从我做起”的宣传主题,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为重点,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5次“六走进”地震科普活动。更新地震观测设备。引入电磁波观测地震并与银川市基地电磁波地震观测点实现数据共享,将两个台网分散的地震观测信号,使用数据传输方法实时传输至记录处理中心。为在短时期内掌握地震前的前震活动情况、快速进行地震各项参数的速报、快速决策抗震救灾工作、余震监测、震后趋势判断和强余震预报等工作提供了基本数据和资料。七是开展区域内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确认,对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全年共进行抗震设防备案审批20件。2017年度灵武地震局被评为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县级先进单位。

六、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1、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学习方案,对学习教育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提出明确要求,保证人员、时间、内容、纪律“四到位”,做到学习有考勤、有记录、有笔记、有心得。通过开展“强信仰信念、做到政治合格”、“强纪律规矩、做到执行纪律合格”、“强修身律己、做到品德合格”专题讨论会局党员对照党的最终目标,查找和解决了理想信念规矩纪律公德诚信奉献作为方面存在的问题,党员意识明显增强,党员形象明显改观,素质能力明显提高。支部共组织专题学习7次,专题讨论会3次,支部书记讲专题党课4次,每名党员写心得体会、发言交流稿3篇。

2、完善活动载体,丰富基层党组织服务形式。一是继续推进五送两带一帮”活动。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积极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反映上来,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组织党员干部深入龙徐滩村,开展入村、入队、入户走访调查,摸清、摸实、摸透户情、村情、民情,找准村集体在经济发展中的障碍及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发现的症结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解,提出15条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的建设性对策措施。二是发挥社区联合党委成员作用,认真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在兴业社区开展了“扶老助残”、“爱心帮扶”、庆“六.一”送温暖及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等活动。结合“百场党课下基层”活动,联合社区邀请市宣讲团讲师围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建成美好新灵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贡献”主题,就强化理想信念、增强党员意识、如何发挥党员作用进行了详实宣讲,全体党员对做合格党员有了全新认识。继续开展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将党建工作纳入全局目标管理体系,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不断加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按照市委组织部发布《关于认真做好全市机关、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学校等各领域服务型党组织申报考核有关工作的通知》我局专门召开会议对申报考核工作进行排部署,根据考核办法和标准对各项工作认真进行自查自验,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确保“评星定级”工作顺利开展

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科技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作用,组织实施科技创新计划,逐步建立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的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奋力建设“市强、民富、家美”的美好新灵武。

1、落实“上争资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争取自治区、银川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左右。继续做好灵武电商汽车物流产业园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同时,引导全市重点科技型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完成8000万招商引资任务。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倍增工程,加快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型小巨人”培育计划,申报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全市102家规上企业有计划地设立研发中心。继续发挥羊绒和粮食两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职能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格局。

3、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造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实施“人才+项目”的精准引才,通过立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1家加快培养青年拔尖人才,择优选送10名青年人才到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访学研修。。

4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再制造研究院和现代纺织产业研究院,争取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在我市的聚集。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转移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5加大全社会创新投入。设立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本级财政用于企业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2%以上。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由市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6、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培育。引导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星创天地”孵化基地,逐步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中试基地)+产业园”阶梯式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年底建成2家以上科技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载体。

7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深化产学研、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引导我市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合作,在现代纺织、再生资源、粮食加工、灵武长枣等主导产业开展定向研发、联合公关。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  

8、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运营。大力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全链条,为企业知识产权“一体化”管理和运营提供更加高效服务。实施规上企业专利“清零”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全年申请各类专利120件以上重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件以上。

9、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开展2018年度自治区及本市科技特派员专项的申报备案工作,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项10项,拟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左右。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扶贫户结对帮扶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新移民科技培训8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户。

10加强震情监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强化震情值班、地震灾情速报,认真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地震安全性评价,强化抗震设防管理,不断完善市、乡(镇)、村三级防震减灾宣传网。继续开展创建活动,组织申报国家级地震安全社区1个,自治区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个,自治区地震安全社区1个,银川市地震安全社区1个


                                        灵武市科学技术

                                        20171026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