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640181-104/2018-92403 文  号 灵科发〔2017〕56号 生成日期 2017-10-17
责任部门 灵武市科技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所属“五公开” 执行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工作总结 工作思路

科技局2017年前三季度工作总结 及2018年工作思路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市科技认真贯彻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和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大事实事工作任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市科技事业创新发展。

一、全面推进市委、市政府“大事、实事”工作任务

1、落实“上争资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2017年,我局计划申报项目80项,争取项目资金1500万元以上截至9月底,组织申报自治区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银川市重点科技创新等项目共计82项。目前,落实自治区、银川市项目资金652.6万元。我局招商引资企业宁夏永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完成投资3210万元,新增宁夏广庆食品有限公司投资项目1350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招商任务4560  万元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倍增工程,加快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组织万殷机械、瑞银科技、成丰工贸3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宁夏金太阳药业有限公司申报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药制剂和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织沁荣生物、永宏工贸2家企业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组织大地粮油、红阳合、生财米业等15家企业申报认定2017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昊王米业申报银川市“众创空间”;组织昊王米业、农利达、银湖公司申报科技部“星创天地”。

3、继续推进“灵武市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技术创新联盟”工作。依托成立的现代纺织产业等5个专家服务团,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支撑、以提高产业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截至目前,已组织恒辉油气等6家工业企业、宁夏沃源犇牛农牧专业合作社等5家法人科技特派员申报我市特色产业高层次人才备案项目。攻克制约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3项,引进、转化科技成果4项、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12项。

4、强化科技服务,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利用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资源,以泾灵新村、泾兴村肉羊养殖、奶牛养殖、蔬菜种植、黑枸杞种植产业为依托,聘请区市种养殖领域专家,开展适合移民群众生产发展的产业培训,通过培训让移民群众掌握农业实用技能。为泾兴村13户扶贫户提供鸡苗720只,通过养殖增加收入;介绍3户青壮年到银川、平吉堡、红寺堡进行长期务工,4户到宁东、白土岗打零工,保证家家有事做,户户有活干,8户贫困户家庭人均收入已超过2000元,最高达4000元。

二、夯实科技工作基础,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一是落实自治区科技管理改革,提升我市科技金融整体工作水平。按照自治区关于设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风险补偿资金文件要求,加快融入银川市科技与金融试点城市建设,我局申请市政府设立400万元专项资金,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同时,推荐12家企业贷款1.4亿元,为9家企业贴息139万元,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二是积极组织本单位职工和企业科技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组织科技局3名干部职工到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业务培训,了解全国各地科技工作动态和科技发展方向,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举办提升科技特派员创业能力培训班1期,培训科技特派员80人;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组织我市20家企业申报自治区知识产权专利补助项目;举办知识产权培训班1期;引进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1家,联合设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申报、挖掘、储备专利提供全程服务。

三、加强队伍管理,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

一是对原有219名科技特派员进行动态调整,保留184名能够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职责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创新创业人员,同时增选29名纳入第十一批科技特派员队伍,经调整纳新后科技特派员人数共计213名二是组织泉茗瓜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8家法人科技特派员申报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获批项目资金40万元。科技局、财政局经认真调查摸底研究,对灵武市临河滨河长枣专业合作社20个投资较大,示范带动性强,效益明显的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进行备案。三是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选择15名社会影响大、服务效果好、带动能力强的优秀科技特派员推荐为自治区“三区”人才,示范带动全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四是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共培训农民40期2000人次;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生态移民村,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移民200人次,培育科技示范户10户。创新宣传方式,在市电视台开辟了专栏节目,完成对刘自成等10名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技特派员创业成效、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进行系列报道,在全市引起了良好反响。

四、强化震情观念  ,认真开展防震减灾工作

一是坚持周、月、年度会商,上半年完成周会商24次、月会商6次。按时收集、报送、分析数据,有异常情况紧急会商,按时召开震情会商会,总结分析震情监测情况。二是2017年前三季度的地震预测、杨洪桥井水位和电磁波资料进行动态跟踪分析,重点对吴灵地区及邻区的地震危险性进行了专题研究。三是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处置能力。在市五中举行灵武市2017年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演习活动,演习内容包括避险、疏散、撤离、自救互救、震后应急预案启动程序、学校救援队现场演示医疗救护、被困人员搜救、民政救灾等。四是积极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突出“防震减灾,从我做起”的宣传主题,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为重点,先后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4次“六走进”地震科普活动。


2018年工作思路

1、落实“上争资金、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争取自治区、银川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60项,争取项目资金1000万元左右。继续做好灵武电商汽车物流产业园建设协调服务工作,同时,引导全市重点科技型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全面完成8000万招商引资任务。

2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科技型企业倍增工程,加快建设各类技术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型小巨人”培育计划,申报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院等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引导全市102家规上企业有计划地设立研发中心。继续发挥羊绒和粮食两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职能作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共同推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格局。

3、着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造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实施“人才+项目”的精准引才,通过立项重点科技创新项目,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建立院士工作站1家、博士工作站1家加快培养青年拔尖人才,择优选送10名青年人才到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访学研修。

4引进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再生资源再制造研究院和现代纺织产业研究院,争取成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在我市的聚集。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转移转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5加大全社会创新投入。设立企业创新发展和人才引进专项资金2000万元,市本级财政用于企业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年均增长30%以上,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R&D)达到2%以上。建立科技创新券制度,由市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

6、推进科技型企业孵化和培育。引导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高水平的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星创天地”孵化基地,逐步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众创空间)+加速器(中试基地)+产业园”阶梯式的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体系。年底建成2家以上科技孵化器和专业化众创空间等新型创新载体。

7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深化产学研、大中小企业配套协作,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引导我市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合作,在现代纺织、再生资源、粮食加工、灵武长枣等主导产业开展定向研发、联合公关。建成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家。  

8、推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运营。大力培育和引进知识产权运营机构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管理全链条,为企业知识产权“一体化”管理和运营提供更加高效服务。实施规上企业专利“清零”行动,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专利申请,全年申请各类专利120件以上重点完成发明专利授权10件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2件以上。

9、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水平,完善新型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组织开展2018年度自治区及本市科技特派员专项的申报备案工作,争取自治区科技特派员专项10项,拟争取项目资金60万元左右。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扶贫户结对帮扶模式,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完成新移民科技培训8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00户。

10加强震情监测,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强化震情值班、地震灾情速报,认真开展基础设施、建筑物地震安全性评价,强化抗震设防管理,不断完善市、乡(镇)、村三级防震减灾宣传网。继续开展创建活动,申报组织自治区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1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社区1个,自治区地震安全社区1个,银川市地震安全社区1个


                              灵武市科学技术

                               20171017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