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办学以来,我们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以德育实践为主体,将德育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和实践中体验感悟,从而提高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办学以年来,我们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坚定不移地以“三全育人”战略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养为重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高尚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和谐发展。现将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以德育活动为主体,注重体验感悟 在德育的实践与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五大系列教育活动:主题升旗仪式。在国庆节、教师节、各种纪念日时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升旗仪式,教育弓|导我校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共产党,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从小立志向、有梦想,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正风肃纪活动。从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文明意识。在全校开展了“争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餐桌,争做文明中职生”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从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校园文化技能节、迎新生文艺演出、知名作家进校园活动,成立了各种学生社团,如篮球社团、电声乐队、校广播站、街舞社团、军乐队等等,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情操;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如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志愿者活动,到法制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参加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军训。新生进校以后,我们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对学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参观军营、队列训练、生活指导、入学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规范意识,增强纪律观念,磨练坚韧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2、学生自主管理,构建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德育过程中,我校一贯倡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生自主管理特色的形成,学生自主管理是我校多年来秉承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校学生会、督察队、宿舍协管员、青年团员志愿者、各系学生会等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形成学校多角度、全覆盖、立体化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学校的安全管理、德育教育保驾护航。同时通过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全体同学的个人主动性,在学校班务管理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贯彻了我校“制度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的管理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中,构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3、心理健康教育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营造心理健康教育和谐氛围。我们提出对教师、学生、家长实施同步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的每个过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契机,提高校园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在家长方面,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我校许多学生都出身农民家庭,大多家境贫穷,还有一小部分是外省学生,家长普遍承受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集中显现,“单亲家庭”数量增加,子女的家庭教育不仅很难保证,有时甚至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通过教师家访、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活动日等系列家校共育活动,引导家长学会理解孩子,学会与孩子沟通,学会肯定鼓励孩子,学会与老师配合,赢得家长对学校的支持。
打造教师队伍,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学校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拥有心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着力建设了两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一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目前,有心理专业本科生2人,兼职心理教师2人,全部持有全国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4人。这是一支具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自觉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他们主要承担在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心理咨询室的日常工作,包括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学生的团体和个别辅导等,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实施提供专业指导,二是建立了一支具有较强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能力的班主任队伍。他们主要承担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通过德育研讨会和每月的班主任例会时间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更好地为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我校学生处会同教学处、团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心理课堂,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我校目前所有高一年级都开设心理课,目前采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心理健康》第三版课本,开展心理健康的教育,课时每周仍为一课时,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心理游戏的体验,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完善知识教育工作中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二是有针对性的开展团体辅导,将面临同样疑惑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能各抒己见,将各自的担忧和看法进行交流,达到自我体悟、共同解决、相互督促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同辈团体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又肯定了个人对自我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了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三是周一到周四进行个案咨询,学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网络、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让学生有一个倾诉的平台,特别关注早恋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个性磨砺等。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对突出的问题向专家咨询,对问题严重学生予以追踪辅导;五是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评,初步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预测未来发展前景,学校能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能因材施教,学生能明确把握自己未来。五是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对心理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人人加入这个弘扬身心协调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4、加强思政课教育,树立健康奋进共同信仰
思政课程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校将德育资源的挖掘和体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思政课的教学中,把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时有意识地发掘家乡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化教育,让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占领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