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索 引 号 11640112010148797A/2025-00002 文  号 生成日期 2025-01-20
责任部门 灵武市教育体育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法治政府建设年报
所属“五公开” 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关键词

灵武市教育体育系统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2024年,灵武市教育体育系统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按照中共灵武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工作部署,全面推进教育体育系统法治化进程,深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落实“八五”普法依法治理、“谁执法、谁普法”普法教育机制、依法治校、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等各项工作取得了切实成效。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建立完善工作制度体系,进一步推动全系统依法治市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建设工作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教体系统法治政府建设,全市现有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一所,创建自治区法治示范学校一所,聘请法治副校长54人,建设“一警+N”护学岗72个、护苗工作站37个、“扫黄打非”示范站点2个,法治政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强化法治培训,不断提升法治素养

一是推动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走深走实,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等权威读本的宣传普及,切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到法治建设的全过程。二是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将法治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切实履行法治建设领导责任。三是充分利用教体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议,召开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会4次,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全过程各方面。四是各学校、幼儿园和局属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通过专题会议、专题讲座和个人普法学习等形式,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三)加强依法行政,强化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一是建立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对照《灵武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要求,制定完善市教育体育局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包含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共计60项。二是按照教育类法律法规规章,全面掌握法律法规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法定要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情节认定严格依据法律法规执行。三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教体局现有行政执法人员23人,持证人员15人。2024年新申领行政执法证4人。四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和教育,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增强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四)加快推进“八五”普法依法治理

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发挥学校法治教育主阵地和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做到中小学法治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开展法治进机关、进校园活动。全系统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宣讲2场,举办普法宣传教育专题讲座5场开展,法治宣传20余场,共开展校园法治讲座1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刊登法治信息15篇,将打击传销、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渗透在法治教育中,增强宣传实效。三是联合市司法局开展“法润灵州”青少年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共征集作品482份,共评选出114件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13个,二等奖34个,三等奖67个。

(五)全面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

一是印发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在局属各单位、各中小学幼儿园召开培训会议,加强“三项制度”的学习力度,严格履行行政执法程序,主动公开执法职责、权限、依据、监督方式,让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及时掌握行业规范和自己职责,渠道信息畅通。二是强化法制审核,严格落实法治顾问在依法行政中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文件、合同等进行合法性审查7件,审理案件5件,并做好在涉教涉校诉讼案件中的法治维权工作。三是加强教育行政执法。联合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开展护校安园行动、“护苗2024”专项行动,对学校及校园周边开展联合检查,及时清查出租房屋、小商店等容易滋生犯罪的重点区域,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全年共开展行政检查120余次,行政处罚案件3件,发放整改通知及检查反馈单位300余份,有效防范违法犯罪行动的发生。

二、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加强局机关、各单位、各学校法治第一责任人建设,将依法行政纳入局党组、机关各科室的重要议事日程,局领导带头述职述法,狠抓工作落实,做到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权责到位,将工作落实情况作为年终局机关各科室考核的重要依据。召开主要负责人述法考评工作会议,市教育体育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石赞太同志在会上作述法工作报告。坚决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深化普法责任制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落实重大法治问题研究部署、规范性文件制定、法制审核程序,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个别学校对依法治校认识不到位,工作不深入,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仍需完善,部分制度分项操作性不强,关于行政执法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都在试行阶段,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三是行政执法人员对部分执法案件的移送标准、立案标准、证据标准认识不统一,罪与非罪、主观要件等不易把握,造成行政执法与公安司法机关看法不一,分歧较大,移送案件效果不明显。四是教育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不足、行政执法处罚难,行政处罚案卷较少,法制审核机制有待完善、缺乏法治专业资质人员。五是各职能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不够,信息不畅通。

四、下一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着力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大众化传播,充分发挥各类普法阵地和平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机关、进校园。

(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银川市、灵武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建设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四清单”“一办法”对全系统法治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落实重大法治问题研究部署、规范性文件制定、法制审核程序,推进教体系统行政应诉专项治理工作,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三)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制度。着力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 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法工作制度,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做到全体教职工参加国家工作人员线上学法考试全覆盖。

(四)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专项活动。落实普法责任制,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督导检查,开展“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提高评议质量和普法责任制履职能力。组织开展适合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通过演讲、诵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防电信网络诈骗、“6·26”国际禁毒日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保障改善民生,服务社会和谐稳定。

(五)深化提升教育行政执法三年行动。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扎实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肃查处涉及教育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教育体育系统依法行政能力。依法加大校园伤害事故防范和处理力度,维护正常教学秩序。强化师生法治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大反邪教、预防毒品、防止性侵等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及监管力度,保障广大青少年和在校学生、幼儿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六)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文化创作传播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培育法治文化形象品牌,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组织参加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征集活动,努力推出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力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况

一是组织全市教体系统开展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12月4日,市教体局组织参加全市“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制作电子屏、推送宪法宣传内容信息等方式,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有组织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治读本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手册共1000余册。各中小学通过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法治专题讲座、宪法知识竞赛等方式,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灵武二小学生周玉杰同学荣获全区青少年宪法知识竞赛一等奖,并代表宁夏代表团参加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总决赛,荣获季军。

二是开展“互联网+监管”工作,助力智慧城市建设。“互联网+监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全系统按照灵武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工作指导,建立完善业务底座资源库、监管事项管理系统和统一行政执法系统,进一步完善执法对象库和新增行政执法人员录入,开展行政执法人员行为采集,行政执法监管行为覆盖率和执法人员完善率均100%完成。

三是全面做好教育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排查化解与师生利益相关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灵武市教育体育系统矛盾风险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清单》,重点就家长、教师和群众反映的13项矛盾纠纷制定具体措施,进行有效化解。2024年共协调处理银川12345平台投诉件817件,电话投诉436件,做好办理前了解回访、办理期间跟踪回访、办结后满意回访,把潜在矛盾纠纷做深做细,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