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对于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能够引导企业形成诚实守信的经营文化,防止市场过度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近年来,灵武市坚持以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支撑,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生态环境,推动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安全便捷的金融环境,以高水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壮大。
一是完善数据支撑保障,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信用信息是市场主体的信用档案,是市场主体信用评价的坚实支撑,为主体的培育壮大提供了有力的信用保障。灵武市全面归集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完善四类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各部门信用信息全面共享,实现公共信用记录全覆盖。依托宁夏十公示信息报送系统、银川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将依法作出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管理信息按期全量报送,2024年,我市各部门累计公示行政许可信息3105条、行政处罚信息1227条,及时率均达到98%以上,合规率达到100%。
二是加强包容审慎监管,依法科学界定失信行为。信用监管,在提升监管效能、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灵武市坚持坚持以信用赋能监管,在食品药品、消防安全、生态环保、统计、财政性资金使用等重点领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动各行业和领域信息化系统全量嵌入“信用核查”应用。今年以来,共对1020户企业及88个自然人进行信用核查,对信用较好的市场主体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对违法失信的市场主体适当强化监管力度,形成了一张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覆盖各行各业经营主体的信用之网,形成了“宽进”与“严管”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优化信用修复服务,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信用修复旨在鼓励轻微失信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有助于市场的包容性发展。灵武市建立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实现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双书同达”,告知失信行为类型、最短公示期和修复流程等内容,解决企业因修复时限不明、流程不清不能及时修复等问题,克服行政执法“一罚了之”、解困服务不到位问题,2024年以来,共指导50余家企业线上修复信用。
四是强化政务诚信引领,不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政务诚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对于推进政府廉洁、高效、公正地行使职权,建立良好政商关系,提高政府形象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具有重要意义。灵武市常态化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针对政府部门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部门和事业单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等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截至目前,我市各部门、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国有企业均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强化政务诚信宣传,发布诚信建设微短剧3部,组织开展“建设诚信政府,引领社会风尚”专题宣传活动50余次,现场参与群众100余人次。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推动信用信息归集共享,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精准“画像”、有效增信。持续巩固政务失信专项治理成效,从源头上防止新增违约失信问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良好的政务诚信带动形成市场诚信。大力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强化公共信用评价结果共享运用,帮助市场主体更准确地评估潜在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成本,推动市场主体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