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灵武市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营商环境,大力构建营商服务体系,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努力推动全市科技工作取得新发展。
一、盘活信息“政策链”,跑处进厅“要资源”
发挥科技创新政策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大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力度,积极对接自治区和银川市,落实企业科技创新后补助项目、科技创新券、技术交易补助、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奖励等科技创新政策,让政策的“含金量”转化为发展的“高质量”。修订灵武市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支持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活动。力争2023年灵武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5亿元以上。
二、产学研用“人才链”,柔性引才“育苗子”
鼓励支持企业内引外联、借智发展,积极与高等院所共建创新平台,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成果转化,带动重点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高。探索建立”项目+人才+团队”“政府+企业+高校”等合作模式,深化与天津科技大学、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技合作。加强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功能升级,依次向自治区级、国家级提档升级。积极争取自治区基础条件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宁夏奶牛科技研究院。争取2023年,全市技术成果转化交易达到3亿元以上(含宁东),年底创建2家以上自治区级创新平台。
三、改进作风“服务链”,聚焦主业“提质效”
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主线贯穿到科技工作全过程,以“五链联动”工作机制为抓手,进一步改进作风提升质效,通过“五员进百企”活动,深化科技服务“面对面”机制,向企业开展项目梳理凝练、创新人才引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政策宣讲等活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围绕创业创新链,全方位、多角度提供创新创业服务,统筹配置创新资源,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发展瓶颈和短板不足,增强企业创新实力。
四、优化配置“中介链”,紧盯目标“强弱项”
发挥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作用,搭建科技创新主体和要素市场之间的桥梁,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推动“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形成机制,坚持“围绕产业、聚焦瓶颈、重点突破”,充分吸纳、集聚创新资源,推进技术研发项目实施、“产学研用”合作。帮助指导企业及时梳理凝练效果突出的研发项目,推动技术、人才、资源在企业合理配置。2023年争取实施自治区、银川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项左右,资金2000万以上。
五、自主创新“改革链”,激活企业“内驱力”
正确引导企业走自主创新改革之路,督促企业量身定做企业创新文化,加强科技业务学习培训,提升中小企业主的能力和素质,正确树立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积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对接,促成产品转型升级。按照企业不同成长阶段需求,送政策、征需求、助创新,一企一策,精准培育,形成“引导入库一批、精准培育一批、申报认定一批”的培育机制。力争2023年灵武市新增各类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
下一步,灵武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针对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实体企业经济困难多问题,扎扎实实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定力,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