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的精心指导下,东塔镇行政执法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主线,以建设法治政府为重点,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不断营造更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公平高效的法治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全年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4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
一是定期组织开展执法业务培训,邀请法律顾问、优秀法官等对全镇执法人员讲解常用的法律法规和案卷的制作程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累计开展9次48课时。
二是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市消防救援大队、司法局、综合执法局和自然资源局等部门开展的执法业务培训,围绕消防、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进行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化办案能力,累计参加7次96课时。
三是不断创新培训形式,组织全镇执法人员学习本镇典型案例1次,开展“执法业务我来讲”活动1次,组织“说理式”执法研讨3次,助力执法人员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一是严格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镇共有执法人员39名,其中取得行政执法证39名,无执法辅助人员。2024年办理行政处罚6条、行政强制1条、行政确认488条、行政检查135条、行政给付627条,通过灵武市政务公开平台公开各类行政执法信息共6条。
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执勤交通工具1辆,执法办案装备8件,其中执法记录设备5部、录音设备1个、执法专用笔记本电脑1台、便携式打印机1台。严格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文书参考样式(试行)》的规定完善文字记录,对现场执法、调查取证等易引发争议的执法过程通过录音录像进行全面记录并规范保存管理,共形成执法案卷6本,其中1本被评为灵武市优秀案卷。
三是进一步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明确镇司法所为执法监督机构,设置法制审核人员1名,其中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1名,2024年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数量达5件。
四是组织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行动。严格按照《灵武市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要求,聚焦六个方面的监督内容,通过梳理近三年投诉举报档案资料、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1次、走访个体工商户并发放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卡、微信公众号推送举报电话、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累计查摆问题8个,已全部整改。
五是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遵照执行《自然资源行政处罚裁量办法》(宁自然资规发〔2020〕6号)等行政规范性文件,在查处3起非法占地案件中依据规定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罚。
六是落实柔性执法。针对占道经营、飞线充电、秸秆焚烧等违法行为进行定期巡查,执法人员第一次发现先劝阻,讲解相关政策要求和法律法规,引导商户和居民主动提升思想意识,避免此类错误再次发生;第二次发现继续警告,讲清严重后果,督促其及时改正问题;第三次发现采取强制措施,依法依规处置。通过这种软性引导劝阻在先,硬性执法查处在后的执法方式,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七是健全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会同市消防救援大队、应急局、市监局、综合执法局、水务局、交通运输局和银川市生态环境局灵武分局等各行政执法单位对辖区内重点领域、重点企业、重点商户等开展联合执法24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对涉嫌的违法违规线索及时进行查办。
八是加大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针对市自然资源局移交的16个疑似违法图斑,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对各图斑进行实地踏勘并拍照取证,核查清楚每块图斑的位置、地类、面积等具体情况,分类进行处置,督促当事人通过补办手续、及时拆除等方式进行整改,并对未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建设占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立案查处,累计办结案件2宗,罚款14407.86元,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2872.54平方米,没收2872.54平方米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针对随意倾倒、抛洒、堆放垃圾等违法行为,采取定点盯守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源头管控和治理,对重要地段进行不间断巡查,对偷倒现象多发路段安排人员定点值守,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和查处,从严排查整治偷倒垃圾风险隐患,累计办结案件3起,罚款600元。联合市应急局、公安局和市监局对辖区内的3家乙炔厂开展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违规存储气瓶等行为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3份,及时督促当事人整改消除重大安全隐患。
二、存在问题
一是行政执法专业能力有所欠缺。行政执法人员的知识结构仍较为单一,难以适应愈加复杂多样的执法任务,面临在执法过程中对复杂问题判断不准确、执法尺度把握不当的问题。
二是法治宣传方式较为单一。宣传方式主要以张贴宣传海报、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彩页为主,效果有待提升。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是优化提升执法力量。以聚焦基层执法实践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律法规培训,不断强化执法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律素养,组织学习执法新领域的先进办案经验,全面提升“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水平。
二是打通执法沟通环节壁垒。与关联乡镇和部门搭建联动协作桥梁,构建信息共享通道,强化调查取证协作协助,为全镇开展执法活动提供专业支撑,切实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落地落实。
三是多元化开展法治宣传工作。充分发动村干部、法律明白人等的作用,通过执法活动、走访入户、线上线上多方面多渠道宣传法律知识,让群众“听得进”“记得牢”,不断增强法治观念,助力行政执法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