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局坚持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双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发展,现将2024年行政执法工作报告公布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2024 年度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情况
1.2024年围绕如何提升执法质量、行业法律法规、交通行政执法事项清单、自由裁量权基准等方面举办执法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培训班2次,开展执法知识测试2次,参加培训120人次;开展行政复议法、“两个市场监管办法”、执法风纪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禁令、交通运输执法文明用语指引等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辅导5次。
2.2024年组织执法人员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培训20学时、公共法律知识60学时,参学率和完成率均为100%;组织全体执法人员参加交通运输厅视频在线培训5次;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全市“三类人员”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参学率和完成率均为100%。
3.2024年组织执法人员开展技能培训(练兵)2次:3月18日至3月22日开展了全体执法人员参加的以军事队列训练为重点的春季“大练兵”活动;2024年5月13日全天,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执法人员安全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典型经验交流、应急救援以及应急救援工器具的使用操作等,进一步提升执法人员安全管理和应急救援能力。
(二)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
1.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一是严格实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我单位共有在编执法人员59名,其中取得行政执法证 58名,执法辅助人员3名。2024年办理行政许可501条、行政处罚266条、行政强制107条,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示平台、执法监督平台公开各类行政执法信息各767条。二是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执勤车辆9台,执法办案装备132件(其中执法记录仪50台、照相机1台、摄像机1台、执法手持机35台、执法平板33台、其他装备12台)。三是进一步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制定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细则,建立了《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目录清单》。明确法制审核人员5名,其中法学专业2名,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1名。2024年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数量达40件。
2.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严格落实《宁夏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权裁量基准(2023年版)》,并在灵武市政府门户网站公示执行情况。进一步细化、量化各类行政处罚事项行政裁量基准,做到因案施策,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促进全市交通系统实现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化、行为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有力提升交通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3.建立健全柔性执法工作机制。参照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免予处罚高频事项清单》结合灵武交通运输执法实际制定了《灵武市交通运输局免于处罚(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并在灵武市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当事人发生属于轻微违法告知承诺制范围的违法事项,违法行为轻微没有危害后果或者初次违法危害后果轻微,且当事人及时改正的,对当事人不予行政处罚。2024年共计办理首违不罚案件7件、依法免予处罚案件5件、从轻处罚案件91件。
4.健全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开展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
(1)建立整治货运车辆路面超限超载县乡(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与自治区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局银川分局、灵武市公安局交警部门及各乡镇开展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采取定期、不定期“源头监管、路面执法、规范管理、优势互补”的执法模式,紧抓“4个重点”即重点路段、重点时段、重点车辆和重点违法,推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联合执法常态化。
(2)建立部门与乡镇农村公路牛粪扬撒联合执法模式。因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养殖业,并在马家滩、白土岗等建有集约规模化养殖基地,产生的问题就是牛粪尤其是稀牛粪在往外运输过程中,因未采取有效封闭运输而导致牛粪扬撒,污染路面,甚至在冬天路面结冰造成车辆事故。为有效解决该类问题,联合市公安交警部门、市生态环境部门、市农业农村局、白土岗乡政府、马家滩镇政府、银川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分局、养殖基地办公室开展路面牛粪扬撒联合执法。召开养殖基地企业参加的动员倡议大会和工作会,并在日常执法监管中多部门(乡镇)联合执法,加大查处力度,有效遏制牛粪扬撒行为,确保道路畅通安全。
(3)建立多部门维修行业环境整治(汽配城)联合执法模式。为有效开展大气污染攻坚行动和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联合市综合执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投局、市住建局、城区街道办、东塔镇镇政府等多个部门开展汽配城环境综合整治执法,成立了执法专班,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多部门齐发力,切实整治汽配城环境脏乱差问题。
(4)建立河东机场非法营运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为有效整治河东机场客运市场秩序,由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公安分局、灵武市交通运输局、银川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银川市交通运输执法监督分局、河东机场派出所、交警大队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查处机场非法营运、非法网约车,维持河东机场客运秩序。
(三)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情况。
1.开展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按照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要求和安排,制定了《灵武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大队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开展自查梳理,通过广泛收集问题线索、对照执法问题全面自查和个人申报、案卷评查、投诉筛查,收集执法大队涉及机械执法、执法不规范、过度执法、执法宽松软问题4条,针对自查出的问题均已制订整改措施并加以整改。
2.开展涉企行政检查自查工作。一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司法局提供了本单位投诉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由司法局统一进行公布。通过召开的安全生产工作会、企业座谈会等,向各企业明示举报电话和投诉电话,未接到涉企行政检查线索投诉举报。二是开展涉企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5月11日已办结的101卷涉企执法案卷按照《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进行评查,并形成《涉企执法案卷评查问题整改统计表》。三是梳理投诉信访案件。2021年至2023年受理12345服务线和各类平台投诉共计2908件,未发现存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答复率100%,均已办结。2021年至2023年受理信访平台19件,均已办结,未发现存在涉企行政执法问题。2021至2023年新闻舆论件1件,系出租车车主与私家车车主误会产生矛盾,已进行协调处理、解决舆论并撤销相关视频。四是梳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2021年至2024年没有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诉讼案件,未发现有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五是召开企业座谈会。4月30日组织召开了涉企行政执法企业座谈会,共有11家企业职工代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未提出我单位涉企行政执法相关问题。4月25日—4月30日共向企业发出调查问卷23份,收回14份,有调查问卷反馈我单位涉企行政执法中存在“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问题,已按要求进行了整改。
3.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使用情况。全面使用宁夏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全部行政执法案件均利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系统进行办理,并按时间要求进行公示,及时将相关数据和文书录入宁夏行政执法监督平台,24年录入案件总量28 例,其中行政处罚 20 例,行政强制8 例,办结 28 例。加快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学好用好各类信息化装备,不断提升互联网+执法、监督效果。以交通运输执法指挥调度室为支撑,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同交警等部门建立动态研判、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四)重点领域执法情况。
以交通运输执法“淬炼”行动为抓手,综合运用“五种”监管手段,不断提升执法监管质效。
1.预防监管。强化事前宣传引导,开展各类宣传活动12余场次,发放宣传彩页600余份,宣传制品700余份。强化事后教育,开展违规车辆驾驶员电话约谈550次,教育培训近45学时,警示作用突出,有效预防减少恶意违法和再次违法。
2.日常监管。将普通货运、维修驾培监管以及公路巡查列为日常监管。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对客运企业、普通货运企业、维修业户、源头企业按计划开展双随机、联合双随机执法检查12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30人次,通过设点稽查、企业巡查、专项检查等方式检查企业274家次,排查处理货运、客运企业各类安全隐患138处,立案查处客运、货运企业及车辆各类违法行为65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行业运行安全。
3.重点监管。将“两客一危”、公交运营、严重超限超载、涉路施工领域作为重点监管对象。2024年累计开展执法巡逻299次,巡查公路里程49482公里,及时制止、劝阻破坏公路及附属设施行为12起,立案查处污染及破坏公路等违法行为26起。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109台次(其中非法客运104台、非法货运5台),通过日常巡查、专项整治和12345、12328民生服务平台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立案查处出租车拒载、不使用计价器违规收费、任意拼客等违规行为42起,累计开展货物源头企业巡查96次,立案处罚18次,罚款13.8万元;累计查获、引导卸载超载车辆183余辆(其中“百吨王”44辆),卸载货物9062.37吨。开展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执法检查8次,立案处罚2起。
4.专项监管。针对灵武市汽配城环保问题,联合环保、公安局、市场监管局、综合执法局、应急管理局等部门组成专班对汽配城开展专项监管,先后完成自治区环保督察整改、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全力推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各单位相互配合,紧密协作,联动联治,形成行业治理新格局。
5.信用监管。细化年度执法计划,以信用评价为基础,对辖区400余家市场主体按照A、B、C、D四个等次进行分类,同时明确各信用级别监管方式及频次,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将市场管出公平、管出活力。
二、2024 年执法工作创新亮点或典型经验
(一)执法工作透明化。严格按照我局修订印发的《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确保执法活动的公开、公正、透明。使用执法记录仪等设备记录执法过程,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公布执法依据、程序、结果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二)队伍建设规范。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建立严格的执法纪律和监督机制,确保执法人员依法履职、廉洁奉公。通过持续优化执法方式、提升执法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法律顾问常态化。常年聘请法律顾问,邀请法律顾问指导参与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行政诉讼、工程合同修订等有关重大事项法律咨询工作,切实推动全局的行政执法与法治建设工作。
三、存在问题
(一)执法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部分执法人员还没有完全转变执法理念,思想认识和专业水平相对滞后,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市场监管方式还不够灵活。各类监管方式的运用不够灵活,监管效能最大化、监管成本最优化、市场干扰最小化的效果没有得到完全体现。
(三)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体系和行政执法监督科技保障体系不够健全有效。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系统建设还不完善,执法办案装备还不够充足,行政执法监督效能不明显。
四、2025 年工作计划
(一)打通执法平台数据。打通各个执法信息平台信息壁垒,实现各平台信息共享,减少卷重复录入,减轻一线执法人员负担,提高执法质效。
(二)强化执法服务保障。推动执法队伍改革,参照周边县市,将交通执法人员编制属性改为财政拨款属性,加大执法人员、经费、资源保障,进一步推进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提升整体执法水平。
(三)推动科技赋能执法。加快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学好用好各类信息化装备,不断提升互联网+执法、监督效果。以交通运输执法指挥调度室为支撑,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积极同交警等部门建立动态研判、定期会商、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
(四)完善执法监督体系。继续深化执法改革、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监督机制、提升执法能力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努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执法监督工作体系,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