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坚持把谋准抓实改革放在首要位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狠抓“确权、赋能、定价、入市”等关键环节,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共培育打造圣友德、胡家堡村、塞上牧源等“多权融合”改革示范点11个,走出了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一是聚焦植绿增绿,全力推进山林权改革。深化山林回购试点,有效管护361亩回购林地,山林资源回购经验入选国家《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和中国改革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均为宁夏唯一入选)。稳步推进国有草原承包经营确权,划定基本草原104.8万亩。依托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基金会,累计吸引社会资本5600余万元,完成戈壁沙滩生态修复8000余亩、生态防护林3000多亩,扩绿低碳协同发展实践基地入围全国绿色低碳典型案例项目。大力发展林下种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挂牌成立全国首家名优经济林树种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专家服务工作室,新增4家银川市级林果基地,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获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累计培育发展林下经济企业4家、自治区优质特色林果示范基地11家、林业经营主体67家。
二是聚焦节水增效,全力推进用水权改革。开展用水确权成果复核,完成12家主体用水审计,科学制定用水权收储与交易管理办法,收储闲置水指标6笔168万方,300万方节余水指标挂网交易,推进国能灵武公司和蒙牛公司100万方工业用水指标交易,累计交易185万方、成交额193万元。大力实施农场高效节水灌溉6800亩,节约用水指标100万方,新增改造提升高效节水灌溉2.9万亩。深挖水资源潜力,深入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中水绿化等项目,城市生活污水中水利用率达到73.15%。圣友德矿井水循环利用项目实现“矿井水处置+沙荒地流转+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每年节约水指标90万方,解决周边3000余亩旱耕地灌溉问题,推动“水资源”向“水资产”转化。
三是聚焦盘活增值,全力推进土地权改革。编制完成《灵武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高质量编制新一轮《城镇低效用地规划》,建立土地要素保障清单和项目用地台账,实现交地与发证“双同步、零时差”。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26万亩、确权率达95.43%;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30369宗,确权登记颁证21083宗,发证率94%;集体建设用地权籍调查751宗、二轮公示725宗。强化“亩均论英雄”导向,出台《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 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施方案》,倒逼企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积极推行分割转让、“标准地出让”等机制,先后盘活高新区闲置厂房5家,完成闲置土地处置122亩、批而未供土地1677亩。积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大力开展乡镇存量违法占地和闲置土地排查整治行动,腾退宅基地、收回违法侵占土地1.2万亩,打造饶有“兴渠”等一批乡村旅游点,46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百万。
四是聚焦降污增益,全力推进排污权改革。指导企业加快污染治理设施源头替代、末端升级改造,应确尽确90家企业初始权,核定初始排污权21538.28吨、新增排污权261.342吨、政府储备权1442.3吨,9家企业累计完成排污权交易24笔,交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110吨、成交额121.26万元。积极开展排污权融资抵押贷款工作,完成富杨食品排污权抵押贷款1笔,贷款金额19万元。
五是聚焦控能增产,全力推动用能权改革。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华电200MW集中式光伏项目等并网发电,中广核100MW、中环300MW等项目稳步,国能灵武电厂22兆瓦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耦合热电联产示范工程通过国家工信部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成果鉴定,技术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六是聚焦减碳增汇,全力推进碳排放权改革。加强碳配额管理,6家企业纳入2022年度全国碳市场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淘汰产能10万吨、退出能耗0.95万吨标煤,有力助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完成7家年用煤量5000吨以上10000吨以下标煤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稳步推进瑞银年产10万吨再生铜综合利用项目淘汰工作。探索开展林业碳汇研究,加快白芨滩生态修复与灌木林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应用,完成综合实验用房、科研监测中心、观测站等,有力填补我国以灌木林生态修复的碳中和研究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