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灵武市破除制度壁垒、提升服务效能、强化要素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奏响了民营经济创新创造、共促发展的时代强音。
政策红利精准滴灌,为企业减负松绑。我市始终把政策落地作为激发市场活力的根本支撑,认真抓好中央增量政策和自治区、银川市配套政策落实转化。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达快享”机制,为市场主体送上“政策礼包”,拿出9833万元“真金白银”为中粮饲料等200家企业纾困解难,为兴唐米业、塞上牧源等12家企业融资8.91亿元,有力有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聚焦民生刚需,围绕餐饮、家电等重点领域,强化政策刺激,持续开展“约惠灵州”“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投放消费券460万元,直接带动消费5500余万元。投入购房补贴1000万元,实现促消费与房地产去存量“双赢”。通过民营经济大会、助企纾困集中办公会、入企问需等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听取中小微企业和重点行业诉求。1-7月,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51条,其中生产要素供给领域45条,金融支持领域27条,政策支持领域20条,企业经营领域59条,精准、高效解决企业难题。同时,将企业诉求、意见作为政策制定依据。
服务效能迭代升级,为企业保驾护航。坚持市场经营主体需求导向,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创新推出“四单联动”“三端并联”工作机制,企业全流程业务固化3小时内办结,以更优的“软环境”助力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聚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深化、打造办事专区、优化调整“一件事专窗”,28项“一件事”线上线下常态化办理,办事时限压缩80%以上。深化“多证联办”“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改革,智慧服务迭代升级,拓展数智化、个性化服务场景应用,全面推行“我陪群众走流程”“周末不打烊”等服务,打造“0951-8695000”政务大厅总客服专席,实现从“多线并行”到“一号帮办”的升级服务,政务服务网办率达95%,全市新增登记注册企业701户、个体工商户1556户。
要素保障持续强化,为企业蓄势赋能。坚持要素降本,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弹性年期供应,引导水权交易解决企业用水需求。完善前端劳动权益保障服务功能,把服务链条延伸到最前,全年共接待企业326家,聚焦就业平台建设,强化劳务转输,积极促进劳动力资源优势互补,截至目前,为四家羊绒企业招工863人,企业用工短缺情况得到有效缓解。开展“春风行动”线下、线上招聘会40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上万个。优化培养服务,夯实人才根基,深入开展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选育工作,初步形成“领军人才引领、创新团队支撑”的发展格局,持续完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5家企业首次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企业完成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重新认定。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着力解决企业问题、减轻负担、提供便利,全力打造“企业最有感”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