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已启用无障碍浏览系统,欢迎点击访问!

向“新”而变!灵武纺织产业“数智”新生

信息来源:灵武市广播电视台  发布时间:2025-08-06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恢复默认

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抓取纱筒,传送带载着原料平稳流转,工人只需轻点屏幕就能调控生产参数……走进灵武生态纺织产业园区,曾经“机器轰鸣、人工穿梭”的传统场景已悄然迭代,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数智赋能、高效运转”的现代化图景。这场深刻的变革,正让灵武纺织产业在转型升级的赛道上加速快跑。

在宁夏舜昌亚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络筒车间内,络筒女工李董转正在络筒机前专心地进行填纱作业。“以前工人不仅要填纱,还要收纱,如今设备改造升级后,人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工作效率更高了。”她说。

据悉,该公司已对26台全自动络筒机加入机器人自动落纱小车的应用,当每一个单锭打满纱后,纱筒便可通过络筒机后端的传送带传送到纱线架上,省去了人工收放纱筒,每锭耗用一分钟的时间。

络筒设备的升级改造只是该公司运用数智技术、智能化提级的一个缩影。目前该公司30000锭亚麻湿纺、4500万米纺织面料印染生产线技改建设项目正在高速推进,项目在原有设备产能基础上,增加3万锭亚麻湿纺生产线、两条纺织面料印染生产线、织布机100台,力求以设备升级换代提升工艺,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项目完成后,将具备年产12000吨亚麻纱、1200万米亚麻布、4500万米色染布产品的生产能力。

“2025年,一部分机型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例如细纱车间由原来的505机台变为508A,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力,减轻设备机修跟班的齿轮改造,可以完全在电脑屏幕直接手动改良工艺。另一部分是络筒设备,由意大利进口的公司改造为W00,减轻工人劳动强力,保证产品质量。络筒机原来由工人手动收纱的,现在改为智能化小车收纱,来减轻整个生产的强力,增加企业效率。”宁夏舜昌亚麻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纺纱厂厂长何声珍说。

近年来,舜昌亚麻紧跟发展趋势,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升级。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企业实现从设备到技术再到企业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2024年,舜昌亚麻产能显著提升,2024年被评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24宁夏制造业民营企业100强企业。

在灵武纺织产业的数智化浪潮中,作为宁夏羊绒深加工产业链“链主”的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同样交出了亮眼的“智能答卷”。今年,宁夏新澳重新启动了染色技术改造,对自动化送料系统、自动配料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采购了一批新染缸,不论从能耗与质量控制方面都有提升。

宁夏新澳羊绒有限公司染色车间生产班组长马云介绍:“2024年的年产是2750吨,产能可以达到3000吨以上,今年因为技改还有设备更新换代,羊绒、羊毛染色产品产能可以达到5000吨以上。”

在2025年自治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公示名单中,该公司羊绒染色数字化车间成功入选,获评2025年自治区数字化车间。此外,作为灵武市羊绒产业的重要延链工程,新澳纺织(银川)2万锭羊毛(绒)精纺项目稳步推进,不仅填补了区域纺织业的短板,更凭借引入国际尖端设备与技术,引领产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大步迈进。

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号召,牢牢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以“数”聚能,以“智”赋能,通过引导企业精准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等措施,成功打造了一批智能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未来,我市将继续乘“数”而上,向“新”发力,推动更多企业实现“智改数转”,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活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附件下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