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评估工作组对白芨滩管理局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工作进行评估,自治区林草局、生态环境厅、银川市林草局、灵武市政府相关领导及白芨滩管理局局长王兴东等领导陪同检查。
本次评估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职责,根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方案(2022-2026 年)》(环办生态函〔2022〕405 号)总体部署和《关于开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的通知》(环办生态函〔2023〕195 号)要求进行的。评估内容包括主要保护对象、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服务、水环境质量、主要威胁因素、违法违规情况等 6 项。
评估组先后到大柳毛子沙窝、全国防沙治沙展览馆、宸喜园、大泉管理站防火营房、林下养殖区、沙产业研究院、长流水管理站龙坑护林区等地了解踏查了白芨滩防沙治沙、自然生态系统和主要保护对象管护、沙产业发展、资源巡护及森林防火等情况,实地考察了科研实验室和野外观测站,了解了白芨滩生态修复与灌木林碳中和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检查核实了保护区自行监测数据,随后到研学中心召开白芨滩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工作汇报交流会。
会上,评估组肯定了白芨滩管理局多年来的生态保护成绩,认为白芨滩土地权责清晰、完善,基础设施良好,管理机构和制度规范完善,队伍结构合理;信息化建设平台形成规模,巡护人员工作便利,大量的红外相机对动物和人类活动有着有效的监测,同时对森林草原防火、生态监测都形成了有效的框架,要长期运行下去,跟踪管理,收集数据;治沙工作成效非常显著;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体现了沙产业发展的思路已经形成,要好好总结这方面的成效;保护区在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生态稳定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明显,极大减小了风沙对周边市县的影响,对城市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变化显著,生物链扩大,维持了生态系统平衡;科普宣传基地建立规范、眼光长远、形式多样,影响范围广,覆盖面积大,特别是生态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教育等工作开展效果明显。
同时,评估组也针对白芨滩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白芨滩管理局将根据评估组意见和建议,全力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科研监测、宣传教育、林木资源管护及森林防火等工作,积极开展白芨滩生态产品价值化评估,探索生态效益价值化实现新的路径,提升保护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贡献,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生态目标。